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我国少数民族“单纯个体事件”负面转化的机制及其前馈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09:25

  本文关键词:我国少数民族“单纯个体事件”负面转化的机制及其前馈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民族众多,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复杂。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加速分化与社会流动加快、少数民族向城市流动趋势明显等大形势下,民族间各种矛盾积聚,利益驱使者借助网络等信息媒介传播或者捏造不实信息,蓄意挑唆少数民族群众,导致我国民族关系事件多发。民族关系事件不仅影响民族和谐,甚至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与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社会的失序和动荡。其中诱发民族关系事件中不乏因“单纯个体事件”引发的民族关系事件。目前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群体利益的保障较为重视,但往往忽视了少数民族个体事件的危机性。而现实的案例说明,基于少数民族利益、情感的一致性,动员的有效性以及借助现代信息工具沟通的快捷性,非直接利益成员往往会参与到民族成员的个体事件中,形成民族关系事件。因此,专门针对性的研究少数民族“单纯个体事件”负面转化成民族关系事件的机制及其前馈控制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危机管理的前馈控制理论和社会燃烧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大量个案分析对民族个体事件负面转化成民族关系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分为深层原因和诱发原因。深层原因包括历史问题,经济落后,心理落差,教育失衡,思想意识差异,利益保障机制缺失等,这些因素构成了民族关系事件的燃烧物质。诱发原因有不尊重少数民族特性,个人或媒体网络舆论失当,管理不当,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滋事,少数民族利益受损等导火索事件。加之利益驱使者利用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借助网络等信息工具蓄意的挑拨,形成了民族关系事件的助燃剂。依据社会燃烧理论,分析民族关系事件的燃烧物质、助燃剂、导火索,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单纯个体事件”负面转化的机制,从而探讨民族关系事件前馈控制的措施。希望本文对政府治理民族关系事件有一定借鉴意义,做到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理涉及民族方面的个体事件,预防预控民族关系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民族关系事件 前馈控制 社会燃烧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3
【目录】:
  •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3-4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8-10
  • 1.1.1 选题背景8
  • 1.1.2 选题意义8-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5
  • 1.2.1 社会学角度的民族关系研究综述10-12
  • 1.2.2 管理学角度的民族关系研究综述12-15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8
  • 1.3.1 研究思路15-16
  • 1.3.2 研究内容16
  • 1.3.3 研究方法16-18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18-24
  • 2.1 相关概念18-19
  • 2.1.1 民族关系事件18
  • 2.1.2 单纯个体事件18-19
  • 2.2 相关理论研究19-24
  • 2.2.1 风险社会理论19
  • 2.2.2 社会冲突理论19-20
  • 2.2.3 社会燃烧理论20-21
  • 2.2.4 危机管理理论21
  • 2.2.5 前馈控制理论21-24
  • 第三章 民族间个体事件负面转化的深层原因分析——燃烧物质24-32
  • 3.1 历史遗留问题24-25
  • 3.2 经济相对落后25-27
  • 3.3 心理落差的产生27-28
  • 3.4 少数民族教育落后28-29
  • 3.5 少数民族文化、宗教的差异29-30
  • 3.6 利益保障、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30-32
  • 第四章 民族间个体事件负面转化的直接原因分析——导火索32-38
  • 4.1 不尊重少数民族的特性32-33
  • 4.2 媒体与网络舆论失当33-34
  • 4.3 相关部门管理不当34
  • 4.4 触及民族个体或群体利益34-35
  • 4.5 个别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不法行为35-38
  • 第五章 民族间个体事件负面转化的可能性分析——助燃剂38-42
  • 5.1 少数民族的特殊性38-40
  • 5.1.1 情感的一致性38-39
  • 5.1.2 利益的一致性39
  • 5.1.3 动员的有效性39-40
  • 5.2 信息流通的快捷性40-41
  • 5.3 利益驱使者蓄意的挑拨41-42
  • 第六章 少数民族“单纯个体事件”负面转化的机制42-46
  • 6.1 民族间个体事件负面转化因素的静态分析42-44
  • 6.2 民族间个体事件负面转化的动态模型44-46
  • 第七章 少数民族“单纯个体事件”负面转化的前馈控制研究46-54
  • 7.1 民族关系前馈控制的措施46-52
  • 7.1.1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46
  • 7.1.2 普及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教育46-47
  • 7.1.3 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力度47-49
  • 7.1.4 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管理工作49-50
  • 7.1.5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50-51
  • 7.1.6 相关政府部门及时的介入与信息公开51
  • 7.1.7 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利益51-52
  • 7.2 民族间个体事件负面转化的前馈控制机制52-54
  • 结束语54-56
  • 参考文献56-58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58-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乌力吉;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J];前沿;2000年09期

2 鲁渝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J];满族研究;2001年02期

3 马颖章,郑继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民族关系的新特点及对策[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杨建新;关于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5 周平;关注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关系变动[J];今日民族;2002年10期

6 李忠斌;论城市民族关系的特点、结构与功能[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7 张之佐;从传统的中国西北民族关系看西北地区的现代化[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8 马志敏;以科学发展观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张海楼,张科;以法律为准绳 调整好民族关系[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卢守亭,南文渊,李守宏;浅谈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J];满族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佳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徐黎丽;;接触与非接触——影响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4 赵健君;;论中国民族关系基础理论发展创新[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5 杨嘉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民族关系与政治稳定调查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7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白振声;;论文化与民族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10 郑洪芳;王宏晓;;论现代城市中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马强;宗教宽容方能保证民族关系和谐[N];中国民族报;2013年

2 明浩;民族关系中值得关注的“过滤”现象[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记者 吴艳;国内外学者研讨世界民族关系与发展趋势[N];中国民族报;2013年

4 何龙群;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浅议(上)[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何龙群;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浅议(下)[N];中国民族报;2013年

6 付广华;壮汉民族关系研究的新收获[N];中国民族报;2014年

7 段煜炜;认真做好新时期城市民族关系协调工作[N];承德日报;2005年

8 周竞红;科学发展观更利于巩固良好的民族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4年

9 周竞红;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民族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课题组;云南民族关系史研究[N];云南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路宪民;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西部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5 周竞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刘智文;东疆民族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9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冯霞;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汉族移民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晔;论城市化进程中喀什市的民族关系[D];新疆大学;2008年

2 郎雪霞;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现状及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3 杨东兴;新时期民族地区藏汉民族关系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4 刘莉;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炀;花为媒:柳城畲族镇畲汉民族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6 格根塔娜;改革开放以来蒙汉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小飞;影响北京市民族关系的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建国;甘南地区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互动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敏俊卿;甘南地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阿依努尔;新疆维、哈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少数民族“单纯个体事件”负面转化的机制及其前馈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74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3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