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与重塑

发布时间:2017-04-05 20:14

  本文关键词: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与重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几年,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公众认识的提高,我国的慈善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在慈善组织发展的多样化、社会慈善的公众参与程度以及慈善活动的国际间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稳定繁荣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慈善组织内部的管理与慈善外部环境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关于慈善方面的负面新闻不断,使得慈善捐助的热情下降,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度逐渐降低,慈善组织面临着公信力缺失的危机,阻碍着慈善组织的良性运行,也严重制约了慈善事业的进步。慈善组织发展的宗旨就是传播慈善与施行善举,在发展过程中爱心、信任、真诚、责任等是最基本的慈善价值观,这也决定了慈善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慈善公信力的维护。本文就是以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为研究视角,将公信力作为衡量慈善组织发展的重要标准,结合我国现阶段慈善组织的发展现状,通过公众对慈善组织信任度的角度对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借鉴了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慈善组织公信力发展方面的经验,从而提出了重塑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对策建议,以保证我国慈善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本文阐述了研究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背景和意义,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慈善组织公信力研究的现状;并对相关概念和研究理论进行了界定,将公众信任度这一指标作为衡量慈善组织公信力的重要标准。在研究中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在研究中以壹基金的慈善风波为例,对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并展开研究。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慈善组织公信力塑造和社会慈善文化方面情况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将英国和美国的慈善发展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中得到了可供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塑造过程中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本文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对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应当从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和慈善组织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来重塑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在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方面,通过建立信息公开体系、培养专业化人员队伍、塑造慈善组织品牌形象、推进“互联网”公益新模式等四个方面来提升慈善组织自身的发展能力,使得慈善组织的运营更加专业、高效。在慈善组织外部环境建设方面,提出要完善我国公益慈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督体系、注重公民现代公益慈善意识的培养,通过建立健康的慈善发展环境来规范慈善组织的管理,提高公众的慈善参与热情,从而重塑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企业品牌营销理论运用到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研究之中,将慈善组织的品牌塑造作为提升其公信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借鉴国外慈善组织品牌营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运用品牌营销的策略来提升慈善组织的品牌形象,从而重塑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本文还结合当前的网络时代背景,创新性的提出通过“互联网”公益的新模式来提升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使得研究更加具有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慈善组织 公信力缺失 公信力重塑 品牌营销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2.9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6
  • 1.3.1 研究思路15-16
  • 1.3.2 研究方法16
  • 1.4 创新点16-18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18-26
  • 2.1 基本概念18-20
  • 2.1.1 慈善18
  • 2.1.2 慈善组织18-19
  • 2.1.3 公信力19
  • 2.1.4 慈善组织公信力19-20
  • 2.2 理论基础20-26
  • 2.2.1 公共产品理论20-21
  • 2.2.2 信任理论21-23
  • 2.2.3 志愿失灵理论23-24
  • 2.2.4 品牌营销理论24-26
  • 3 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及原因26-38
  • 3.1 以“壹基金风波”为例分析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表现26-29
  • 3.1.1 慈善项目运作效率低下27
  • 3.1.2 慈善组织社会满意度低27-29
  • 3.1.3 慈善组织内部管理屡遭质疑29
  • 3.2 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29-38
  • 3.2.1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30-32
  • 3.2.2 信息公开制度缺位32-33
  • 3.2.3 慈善组织缺乏专业化人才33-35
  • 3.2.4 媒体缺乏正确舆论引导性35
  • 3.2.5 社会慈善文化尚未形成35-36
  • 3.2.6 慈善组织品牌营销观念缺失36-38
  • 4 国外塑造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经验借鉴38-46
  • 4.1 国外慈善组织公信力塑造的主要经验38-42
  • 4.1.1 美国模式38-40
  • 4.1.2 英国模式40-42
  • 4.2 国外慈善组织公信力塑造对我国的启示42-46
  • 4.2.1 慈善法律法规的建设42-43
  • 4.2.2 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43-44
  • 4.2.3 社会慈善价值观的构建44
  • 4.2.4 慈善组织品牌营销能力的提升44-46
  • 5 重塑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对策建议46-57
  • 5.1 强化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46-51
  • 5.1.1 建立系统的信息公开体系46-47
  • 5.1.2 注重专业化人员队伍建设47-48
  • 5.1.3 发展慈善新模式——“互联网公益”48-50
  • 5.1.4 运用品牌营销策略提升慈善组织品牌形象50-51
  • 5.2 加强慈善组织外部环境建设51-57
  • 5.2.1 完善公益慈善的法律法规51-53
  • 5.2.2 建立外部监督体系53-55
  • 5.2.3 培育公民的现代公益慈善意识55-57
  • 6 结论与研究展望57-60
  • 6.1 主要结论57-58
  • 6.2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4
  • 后记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鸿儒;;论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中的理性缺失问题[J];职业时空;2012年09期

2 董婷;;关心理论视角下农村托管儿童关怀缺失问题分析[J];才智;2014年07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楚侨;何金彩;;快感缺失研究再探:由健康人群到精神障碍患者的最新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早报特约评论员 郭美华;追星事件是对“流行文化”的讽刺[N];东方早报;2007年

2 经济视点报记者 陈媛媛;企业家责任:创造有良知的财富[N];经济视点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栾峰;非营利组织诚信缺失的治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佳;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与重塑[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3 唐荣;公募性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缺失与重构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高巍巍;我国企业对社区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其治理[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5 蔡鸿彬;基础教育课程中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与重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87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5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