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治理“韧性”研究的分析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10-21 06:00
自黎安友(Andrew J.Nathan)提出中国的国家治理"韧性"概念之后,围绕着中国国家治理"韧性"产生的"原因"形成了四个重要的研究视角,它们分别是中央与地方关系、公共政策体制、官员管理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些研究揭示出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地方政策实验、选贤任能的官员管理制度和权威协商式的社会治理体系在我国的国家治理"韧性"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将我国国家治理理论的研究推向到一个更具体和更系统的高度,展示出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相对于西方治理体系的内在活力。从国家治理"韧性"理论的内在逻辑出发,我们还需要从如何加强党的领导,消除国家治理机制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如何结合历史传统进行制度创新等角度进一步展开后续的研究。
【文章来源】:理论月刊.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压力型政府背景下的地方分权制度
二、国家与社会关系
三、政府公共决策过程
四、官员选拔与管理
五、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决策过程中的共识民主模式[J]. 杨光斌. 社会科学研究. 2017(02)
[2]从嵌入吸纳走向协商治理:中国国家治理模式的一种演进逻辑[J]. 张艳娥. 理论月刊. 2016(05)
[3]嵌入式治理:中国模式“韧性”的机制来源[J]. 程熙,杨鸣宇. 领导科学. 2014(23)
[4]地方政治的能动者:一个比较地方治理的分析路径[J]. 杨雪冬,托马斯·海贝勒,舒耕德. 东南学术. 2013(04)
[5]论中国的“共识型”体制[J]. 樊鹏. 开放时代. 2013(03)
[6]作为战略性群体的县乡干部(上)——透视中国地方政府战略能动性的一种新方法[J]. 托马斯·海贝勒,舒耕德,刘承礼.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01)
[7]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J]. 周雪光. 开放时代. 2011(10)
[8]论基层政权的“嵌入式治理”——基于鲁中东村的实地调研[J]. 陈锋. 青年研究. 2011(01)
[9]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J]. 曹正汉. 社会学研究. 2011(01)
[10]“嵌入式自治”:国家—地方互嵌关系下的地方治理[J]. 何艳玲.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本文编号:3448389
【文章来源】:理论月刊.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压力型政府背景下的地方分权制度
二、国家与社会关系
三、政府公共决策过程
四、官员选拔与管理
五、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决策过程中的共识民主模式[J]. 杨光斌. 社会科学研究. 2017(02)
[2]从嵌入吸纳走向协商治理:中国国家治理模式的一种演进逻辑[J]. 张艳娥. 理论月刊. 2016(05)
[3]嵌入式治理:中国模式“韧性”的机制来源[J]. 程熙,杨鸣宇. 领导科学. 2014(23)
[4]地方政治的能动者:一个比较地方治理的分析路径[J]. 杨雪冬,托马斯·海贝勒,舒耕德. 东南学术. 2013(04)
[5]论中国的“共识型”体制[J]. 樊鹏. 开放时代. 2013(03)
[6]作为战略性群体的县乡干部(上)——透视中国地方政府战略能动性的一种新方法[J]. 托马斯·海贝勒,舒耕德,刘承礼.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01)
[7]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J]. 周雪光. 开放时代. 2011(10)
[8]论基层政权的“嵌入式治理”——基于鲁中东村的实地调研[J]. 陈锋. 青年研究. 2011(01)
[9]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J]. 曹正汉. 社会学研究. 2011(01)
[10]“嵌入式自治”:国家—地方互嵌关系下的地方治理[J]. 何艳玲.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本文编号:3448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48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