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14:40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供给方式愈加多元,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样。正是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开放性,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虚拟的网络场总是暗潮汹涌,对突发事件处置、舆情平息造成严重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牢牢把握政府之于网络治理的主动权,提升政府网络治理能力,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自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国家围绕网络工作治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观点,特别是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改革中,引入了社会组织参与网络治理的新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社会组织参与网络治理,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以后网上舆情的处置就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采取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定性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就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界定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相关内涵要素,以及其参与舆情治理的现实条件和理论基础。其次,明确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角色定位及功能。通过对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角色定位的理论扫描,科学界定其作为政府参谋者参与舆情处置全过程。基于网络治理需要及社会组织自身优势,说明其可以发挥完善政府舆情工作规划、提供舆情导控技术服务等... 

【文章来源】: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研究


研究思路图

模式图,舆情,社会组织,事件


网络舆情治理中“辅助政府决策”、“促进政社沟通”、“改善舆情环境”、“调和矛盾冲突”等的角色领域,这就为精准、细致地划分和提炼社会组织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提供了线索和依据。再进一步对扫描、发掘出的文本资料进行总的概括,可以发现社会组织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所体现的角色作用,是为缓解和疏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给政府建言献计,搭建起政府与社会交流的桥梁。因此,清晰、明确、科学合理的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角色定位,可以概括为一个总的身份,即政府的参谋者角色,如图3-1所示。图3-1社会组织以“参谋者”角色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模式Fig.3-1Socialorganizationparticipatesinemergencynetworkpublicopiniongovernancemodewiththeroleof"conspirator"具体来说,社会组织以参谋者的角色,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一是扎根网民与坚持政府主导相结合。社会组织来自于社会基层,也正因为如此,其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植根于公共,服务于网民,凸显公众公益的价值取向。同时,鉴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环境的复杂特性,应坚持政府的主导,发挥更好

功能图,舆情,社会组织,事件


25理环境所决定。根据以上要素,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功能体系,可以概括为如下内容,图3-2所示。图3-2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功能Fig.3-2Theroleofsocialorganizationsinthepublicopiniongovernanceofemergencies3.3.1完善政府舆情工作规划在新媒体勃兴的今天,由于舆情传播格局的新特点以及政府舆情发现和处置专业性能力较为薄弱,因而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和演化规律的发掘,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其有关网络舆情治理的工作规划也就难免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而在我国社会组织日益发展和壮大的今天,社会组织的涵盖面愈加广泛,其中网络社会组织、网络媒体协会、人力资源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专业化能力,无疑对政府关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工作起到了优化作用,并构成了完善政府舆情工作的核心资源。作为担当着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重要参谋角色,其在政府工作规划中彰显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具体而言,在完善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工作规划的内容方面,社会组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帮助政府树立科学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工作目标。社会组织因其民主的行事风格,可以帮助政府摒弃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的封堵、压制等行事作风,以开放、民主、合作、包容的理念,优化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工作目标。二是帮助政府把控合理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工作时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置对于时机介入的要求性很高,社会组织帮助政府合理地划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周期,以及各阶段内有关的工作内容,进而推动政府处置网络舆情更加富有时效。三是协助政府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态势进行科学评估。社会组织可以依据突发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网络舆情危机节点诊断研究[J]. 周昕,邱长波,李瑞.  现代情报. 2018(11)
[2]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要素及治理策略研究[J]. 胡婷婷.  现代情报. 2018(10)
[3]弹性化治理:“工作组”机制的运行及治理逻辑探究[J]. 丁远朋.  社会主义研究. 2018(01)
[4]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J]. 彭国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5]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协商治理探讨[J]. 许敏.  理论探索. 2018(01)
[6]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治理困境与破解之道[J]. 陈洪连,李广民.  东岳论丛. 2017(11)
[7]刍论我国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平台的构建[J]. 马健裕,梁仲明.  理论导刊. 2017(10)
[8]论总体性追求中的新社会组织合作机制[J]. 姜宁宁.  求实. 2017(10)
[9]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社会组织能力建设[J]. 王智,杨莹莹.  社会主义研究. 2017(05)
[10]网络舆情波动性特征的GARCH模型分析[J]. 宋振超.  情报科学. 2017(10)



本文编号:3507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507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0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