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服务的“麦当劳化”及其走向
发布时间:2021-11-26 14:13
社区志愿服务的良性发展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结构性要素,然而近年来在我国社区志愿服务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出现了吊诡的"麦当劳化"踪迹。其实质是"志愿服务的国家动员主义"、"基层社会运行行政化"、"新时期技术治理模式",三者在社区场域相遇、绞合而产生的一种脱离真实社区治理进程和志愿服务运行逻辑的基层社会运行样态。挖掘其生成与运作的内在机理,审视其引发的系列问题,并探寻破解之道,是引领社区志愿服务回归理性化发展轨道的必由之路。
【文章来源】:兰州学刊. 2020,(08)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麦当劳化的理论含义
(二)社区志愿服务及其性质
二、社区志愿服务的“麦当劳式”展开
(一)数量决定论:志愿服务的计算与评估
1.强调志愿者数量
2.强调志愿服务时间和次数
(二)基层政府主导:行政权力的嵌入式运作
1.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
2.志愿服务的“运动式开展”
3.志愿服务的项目发包
(三)追求高效率:志愿服务的简单化与展示化
1.社区志愿服务的简单化
2.社区志愿服务的展示化
(四)技术应用:志愿服务的新拓展
1.以技术应用强化高效率与可计算性
2.技术应用塑造志愿服务的痕迹化和仪式化
3.技术应用使“脱域性”志愿服务成为可能
三、社区志愿服务“麦当劳化”的分析与讨论
(一)社区志愿服务“麦当劳化”的生成机制分析
(二)社区志愿服务“麦当劳化”的评价与反思
1.社区志愿服务的表面繁华与内涵空洞
2.理性系统的非合理呈现
3.难以承载社区的共同体意蕴
(二)社区志愿服务“麦当劳化”的走向与应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的麦当劳化:回顾与批判[J]. 孙瑜.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培育[J]. 方亚琴,夏建中.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7)
[3]困境与治理: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研究[J]. 陈伟东,吴岚波.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4]技术治理的逻辑[J]. 刘永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06)
[5]技术治理的极限及其超越[J]. 黄晓春,嵇欣. 社会科学. 2016(11)
[6]新时期基层社区“展示性治理”的生成及运作[J]. 田毅鹏,张帆. 学习与探索. 2016(09)
[7]志愿服务助力城乡社区自治:主体协同的视角[J]. 徐向文,李迎生. 河北学刊. 2016(01)
[8]中国社会组织的项目制治理[J]. 王向民.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05)
[9]陌生人社会志愿行动的价值基础[J]. 龚长宇. 伦理学研究. 2014(04)
[10]“活私开公”:东亚志愿主义发展的新路径[J]. 田毅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本文编号:3520314
【文章来源】:兰州学刊. 2020,(08)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麦当劳化的理论含义
(二)社区志愿服务及其性质
二、社区志愿服务的“麦当劳式”展开
(一)数量决定论:志愿服务的计算与评估
1.强调志愿者数量
2.强调志愿服务时间和次数
(二)基层政府主导:行政权力的嵌入式运作
1.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
2.志愿服务的“运动式开展”
3.志愿服务的项目发包
(三)追求高效率:志愿服务的简单化与展示化
1.社区志愿服务的简单化
2.社区志愿服务的展示化
(四)技术应用:志愿服务的新拓展
1.以技术应用强化高效率与可计算性
2.技术应用塑造志愿服务的痕迹化和仪式化
3.技术应用使“脱域性”志愿服务成为可能
三、社区志愿服务“麦当劳化”的分析与讨论
(一)社区志愿服务“麦当劳化”的生成机制分析
(二)社区志愿服务“麦当劳化”的评价与反思
1.社区志愿服务的表面繁华与内涵空洞
2.理性系统的非合理呈现
3.难以承载社区的共同体意蕴
(二)社区志愿服务“麦当劳化”的走向与应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的麦当劳化:回顾与批判[J]. 孙瑜.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培育[J]. 方亚琴,夏建中.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7)
[3]困境与治理: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研究[J]. 陈伟东,吴岚波.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4]技术治理的逻辑[J]. 刘永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06)
[5]技术治理的极限及其超越[J]. 黄晓春,嵇欣. 社会科学. 2016(11)
[6]新时期基层社区“展示性治理”的生成及运作[J]. 田毅鹏,张帆. 学习与探索. 2016(09)
[7]志愿服务助力城乡社区自治:主体协同的视角[J]. 徐向文,李迎生. 河北学刊. 2016(01)
[8]中国社会组织的项目制治理[J]. 王向民.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05)
[9]陌生人社会志愿行动的价值基础[J]. 龚长宇. 伦理学研究. 2014(04)
[10]“活私开公”:东亚志愿主义发展的新路径[J]. 田毅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本文编号:3520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52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