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的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2 05:24
在“互联网十慈善”的大背景下,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已经成为公益慈善领域的一种新兴方式。作为网络和信息高度发展的产物,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主要借助于网络平台完成,在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许多明显的优势。然而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目前有关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的法律制度体系建立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受制于网络虚拟性的特点,众筹项目的真实性难以衡量,加之网络平台和主管部门对众筹项目的监管存在漏洞,网络骗捐、诈捐事件层出不穷,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将围绕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对其主要问题进行探究,并结合个人的独立思考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本论文的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的发展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在此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等,为后续的论述提供理论基础与研究方向。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众筹、公益众筹以及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的含义和分类,并给出本文对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的定位,即虽属于私益筹款但具备公共性的特征。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的运行现状,包括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项目的运行流程,求助者、公益众筹平台和捐赠者三方的权利义务,通过对比分析总结目前...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3公众着到个人求助类公益筹的频率分布????24??
??如图3-3所示,公众在网络上看到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信息的频率相对较??高,将近一半的人表示很常见(45.38%),没见过该类众筹信息的群体非常少,??说明如今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己经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事物,可见其??在近几年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教育助学??:?紧???I??I?i??图3-4公众最常见的个人求助类公農众筹项目矣翌??^,?■?|?i?i?n??微信朋友圈???1?i??二,BBpHHB?■HBNBI?■HHHpHHHRHlHHHBIHHHHHIHB?級s?令??QQ空间??—?.,谓?12.6954??S他??8.96%??徴信群??7,46%??QQ群??5.60%??徴博??1?1.49%??0.00%?10JXI%?20.00%?30.00%?40.00%?50.00%?60.00%?70.00%??图3-5公众最常在哪里见到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参见图3-4),大病救助类众筹项目是公众最常见的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类型
?51-100元?100元以上??S3-7公众羊次捐款额度分布??由调查数据获知(参见图3-7),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单次捐款额度在50元以??内,选择100元以下的群体约占总体的80%,而单次捐款100元以上的仅占总??体的20%左右,这充分说明了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的小额捐赠居多的特点。??80.00%?-:?’4.25%??70.00%?-4??60.00%?-?:?53.73%??5_卜"?_%??40.00%?-?30.97%??=…?\??1〇.〇〇%」?、?'?'?!?2.2物??0?00%?—?---■??????r——…?]_■>???■一……'_??图3-8公众参与个人求助类公益众募项目的原因??如图3_8所示,促使公众为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项目捐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超过70%的受访者基于对求助者的同情而选择捐款,其次公众最关注的是众筹??平台的知名度。此外该类众筹方式操作简便的优点也成为多数人愿意参与的原??因。??2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慈善捐赠与网络个人求助:一个文献综述[J]. 李斯文. 劳动保障世界. 2017(24)
[2]公益众筹的风险探索与解决思路[J]. 包可欣,黄佳菁,古悦平. 经贸实践. 2017(16)
[3]《慈善法》实施后网络募捐的法律规制[J]. 金锦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4]建构公益众筹平台民事责任机制的必要性研究[J]. 秦梦圆. 法制博览. 2017(19)
[5]我国公益众筹运作的法律问题分析[J]. 李月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6]大数据时代用户利益的法律保护[J]. 李洪帅. 法制博览. 2017(04)
[7]网络募捐的规范若干问题研究[J]. 周晓晶. 法制博览. 2017(02)
[8]论个人网络募捐的法律规制[J]. 陈婉璇. 法制博览. 2017(01)
[9]我国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运作及其风险自控机制探析[J]. 柯湘. 海南金融. 2016(11)
[10]慈善法对法律责任的合理规范[J]. 杨思斌. 新视野. 2016(04)
硕士论文
[1]“互联网+”背景下的公益事业发展研究[D]. 杨艳芳.南京大学 2017
[2]互联网慈善型捐赠众筹的风险及应对研究[D]. 管书新.吉林大学 2017
[3]论网络募捐平台连带责任之承担[D]. 汪银辉.甘肃政法学院 2017
[4]网络募捐法律制度缺位与完善研究[D]. 袁少杰.东北财经大学 2016
[5]公法学视角下公民网络募捐的保护与规制[D]. 邬雯雯.南京师范大学 2016
[6]中国公益众筹发展研究[D]. 王茜.吉林大学 2015
[7]我国网络慈善运作模式研究[D]. 张晓光.安徽财经大学 2014
[8]我国个人网络募捐行为的法律规制[D]. 李雅滨.中南民族大学 2013
[9]为特定受助人募捐剩余财产归属问题研究[D]. 祝阳帅.浙江大学 2013
[10]我国微公益发展研究[D]. 王睿.兰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63560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3公众着到个人求助类公益筹的频率分布????24??
??如图3-3所示,公众在网络上看到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信息的频率相对较??高,将近一半的人表示很常见(45.38%),没见过该类众筹信息的群体非常少,??说明如今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己经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事物,可见其??在近几年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教育助学??:?紧???I??I?i??图3-4公众最常见的个人求助类公農众筹项目矣翌??^,?■?|?i?i?n??微信朋友圈???1?i??二,BBpHHB?■HBNBI?■HHHpHHHRHlHHHBIHHHHHIHB?級s?令??QQ空间??—?.,谓?12.6954??S他??8.96%??徴信群??7,46%??QQ群??5.60%??徴博??1?1.49%??0.00%?10JXI%?20.00%?30.00%?40.00%?50.00%?60.00%?70.00%??图3-5公众最常在哪里见到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参见图3-4),大病救助类众筹项目是公众最常见的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类型
?51-100元?100元以上??S3-7公众羊次捐款额度分布??由调查数据获知(参见图3-7),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单次捐款额度在50元以??内,选择100元以下的群体约占总体的80%,而单次捐款100元以上的仅占总??体的20%左右,这充分说明了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的小额捐赠居多的特点。??80.00%?-:?’4.25%??70.00%?-4??60.00%?-?:?53.73%??5_卜"?_%??40.00%?-?30.97%??=…?\??1〇.〇〇%」?、?'?'?!?2.2物??0?00%?—?---■??????r——…?]_■>???■一……'_??图3-8公众参与个人求助类公益众募项目的原因??如图3_8所示,促使公众为个人求助类公益众筹项目捐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超过70%的受访者基于对求助者的同情而选择捐款,其次公众最关注的是众筹??平台的知名度。此外该类众筹方式操作简便的优点也成为多数人愿意参与的原??因。??2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慈善捐赠与网络个人求助:一个文献综述[J]. 李斯文. 劳动保障世界. 2017(24)
[2]公益众筹的风险探索与解决思路[J]. 包可欣,黄佳菁,古悦平. 经贸实践. 2017(16)
[3]《慈善法》实施后网络募捐的法律规制[J]. 金锦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4]建构公益众筹平台民事责任机制的必要性研究[J]. 秦梦圆. 法制博览. 2017(19)
[5]我国公益众筹运作的法律问题分析[J]. 李月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6]大数据时代用户利益的法律保护[J]. 李洪帅. 法制博览. 2017(04)
[7]网络募捐的规范若干问题研究[J]. 周晓晶. 法制博览. 2017(02)
[8]论个人网络募捐的法律规制[J]. 陈婉璇. 法制博览. 2017(01)
[9]我国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运作及其风险自控机制探析[J]. 柯湘. 海南金融. 2016(11)
[10]慈善法对法律责任的合理规范[J]. 杨思斌. 新视野. 2016(04)
硕士论文
[1]“互联网+”背景下的公益事业发展研究[D]. 杨艳芳.南京大学 2017
[2]互联网慈善型捐赠众筹的风险及应对研究[D]. 管书新.吉林大学 2017
[3]论网络募捐平台连带责任之承担[D]. 汪银辉.甘肃政法学院 2017
[4]网络募捐法律制度缺位与完善研究[D]. 袁少杰.东北财经大学 2016
[5]公法学视角下公民网络募捐的保护与规制[D]. 邬雯雯.南京师范大学 2016
[6]中国公益众筹发展研究[D]. 王茜.吉林大学 2015
[7]我国网络慈善运作模式研究[D]. 张晓光.安徽财经大学 2014
[8]我国个人网络募捐行为的法律规制[D]. 李雅滨.中南民族大学 2013
[9]为特定受助人募捐剩余财产归属问题研究[D]. 祝阳帅.浙江大学 2013
[10]我国微公益发展研究[D]. 王睿.兰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63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563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