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公共危机应急中的志愿者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00:07

  本文关键词:公共危机应急中的志愿者参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危机贯穿于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长河,如何有效应对危机是人类实现生存和发展必然要解决的问题。当前,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更为迅速,使社会发展中存在着无限的机遇,也催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很多潜在的风险,频发的公共危机与社会的发展相伴而行,这些都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政府需要冲破自身边界向外界寻求资源和合作,并在整个社会形成联动机制和长效的应对体系。采用志愿者及其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来弥补政府力量的不足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惯例。志愿者在应急救援中的积极作为,有助于降低公共危机的预防和决策成本,促进公民精神和志愿精神的成长,使政府和包括志愿者在内的社会各方主体在危机治理中形成协同的合作机制,共同应对风险社会带来的挑战。根据对协同论、治理理论和耗散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分析和提炼,并结合公共危机治理的相关背景知识,不难导出公共危机应急中志愿者参与的价值理念,即“政府主导下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世界上志愿服务比较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对政府、志愿者及志愿组织的关系模式进行定位的基本共识就是合作伙伴关系,这一通行的关系模式,可以成为对未来中国政府和志愿力量的关系模式进行定位的借鉴。基于这一价值理念,公共危机应急中志愿者参与的行动模式也就呼之欲出,即“作为共同规则的政府制度的供给与维系、高度开放的参与系统、有序的行动网络以及政府、志愿组织以及志愿者之间持续的互动和协调过程”。在将这一行动模式作为宏观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分析“汶川”地震中志愿者的参与情况,探讨志愿者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他们在其中的非制度化和非秩序化参与所带来的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对我国公共危机应急中志愿者参与状况进行一般性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内在原因。通过梳理和分析美国、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公共危机应急中志愿者参与的表现进行历史扫描后,接下来进行比较与分析,以资作为我们进行探析公共危机志愿者有效管理方式的借鉴,了解公共危机志愿者在这些国家及地区应急志愿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并总结这些经验、知识对我们的启示。回到我们的具体实践中,探索如何充分发挥志愿者及其组织在国家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优势,研究如何进一步规范应急志愿者及其组织的各项活动、建设长期性、专业性、系统性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具体来说,从“优化公共危机志愿者参与的制度环境、完善志愿者参与机制、建设有序的应急志愿行动网络、建设平战结合的志愿协作关系”四个大方向给出政策建议,并分别进行深入阐释,以期构建一个既能调动广大应急志愿者及其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保证政府对整个危机治理过程及其中的志愿行动的协调,且在实践中是以政府为核心主导、志愿者组织化参与、志愿组织制度化协同的应急志愿服务行动机制。
【关键词】: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治理 志愿者 志愿组织 应急志愿服务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D632.9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0-12
  • 一、问题的提出10-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9
  • 一、国外研究现状12-14
  • 二、国内研究现状14-17
  • 三、研究述评17-19
  • 第三节 相关概念19-20
  • 一、公共危机及其治理19
  • 二、志愿者及志愿组织19-20
  • 三、应急志愿服务20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及方法20-24
  • 一、研究思路20-21
  • 二、研究内容21-22
  • 三、研究方法22-24
  • 第二章 公共危机应急中志愿者参与的理论基础及模式整合24-35
  • 第一节 理论基础24-26
  • 一、治理理论24
  • 二、协同论24-25
  • 三、耗散理论25-26
  • 第二节 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与志愿者及其组织之间的关系模式----政府主导下的合作伙伴关系26-28
  • 一、公共危机自身的特殊性造成的价值冲突26-27
  • 二、政府主导下的合作伙伴关系27-28
  • 第三节 公共危机应急中志愿者参与的行动模式28-35
  • 一、制度化、规范化的行动规则29-31
  • 二、高度开放的参与系统31-32
  • 三、有序的行动网络32-33
  • 四、政府、志愿组织以及志愿者之间持续的互动和协调过程33-35
  • 第三章 我国公共危机应急中志愿者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5·12”汶川地震中志愿者参与情况为例35-58
  • 第一节 研究案例情况简介35-39
  • 一、“5·12”汶川地震灾情回顾35
  • 二、本次救灾中彰显的我国危机治理的特色和优势35-37
  • 三、志愿者的基本情况及参与救援的方式37-39
  • 第二节 我国公共危机应急中志愿者参与存在的问题39-47
  • 一、志愿者缺乏制度化的参与渠道39-42
  • 二、志愿者难以充分深入地展开行动42-44
  • 三、应急志愿行为的无序性44-46
  • 四、应急志愿服务的整体合力有待提高46-47
  • 第三节 原因分析47-58
  • 一、制度供给不足48-50
  • 二、参与系统的开放性不足50-53
  • 三、缺乏统一的应急志愿行动的网络53-56
  • 四、缺乏包括志愿力量在内的危机治理主体的互动机制56-58
  • 第四章 公共危机应急中志愿者参与的国际和地区经验58-73
  • 第一节 美国公共危机应急中志愿者参与的经验58-63
  • 一、拥有完善的法制保障58-60
  • 二、统一的协调管理下多元化的参与渠道60-62
  • 三、完善的危机信息网络62
  • 四、长期稳定的应急志愿服务资金投入机制62-63
  • 第二节 日本公共危机应急中志愿者参与的经验63-69
  • 一、良好的制度环境64-66
  • 二、政府支持下的志愿者网络66-67
  • 三、发达的应急志愿信息网络67-68
  • 四、稳定的资金援助体系68-69
  • 第三节 我国香港地区公共危机应急中志愿者参与经验69-70
  • 一、法律与政策支持69
  • 二、应急动员信息网络支持体系69-70
  • 三、充足的资源支持70
  • 第四节 对我国公共危机应急中志愿者参与的启示70-73
  • 第五章 优化公共危机应急中志愿者参与的对策73-87
  • 第一节 优化公共危机应急中志愿者参与的制度环境73-77
  • 一、完善应急志愿者参与的法律体系73-74
  • 二、建设全方位覆盖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74-76
  • 三、完善资源筹措与投入机制76-77
  • 四、建设一套完整有效的志愿者监管机制77
  • 第二节 完善志愿者参与机制77-80
  • 一、搭建体制内应急力量与草根行动力量的联合网络78-79
  • 二、建设开放的协商平台和对话机制79
  • 三、建立协调一致、有序高效的应急志愿者指挥系统79-80
  • 四、志愿者流动管理机制80
  • 第三节 建设有序的应急志愿行动网络80-83
  • 一、政府和志愿力量联合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体系80-81
  • 二、建立危机信息共享平台81-82
  • 三、建设志愿救灾的社会网络82-83
  • 第四节 建立平战结合的志愿协作关系83
  • 一、政府扶持专业化的志愿组织83-84
  • 二、鼓励支持性志愿服务组织引领组织间合作84-85
  • 三、加强对志愿者的引导和管理85-87
  • 结语87-88
  • 参考文献88-95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95-96
  • 后记96-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麟;;只要你愿意,你就是图书馆志愿者[J];当代图书馆;2009年03期

2 沈燎;;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动机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郭美清;;授人玫瑰 手有余香——记我的第一次志愿者行动[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年15期

4 李岩;;志愿者,公共服务新名片[J];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24期

5 曹向阳;;志愿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任务和作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章明丽;;向高尚无私的志愿者们致敬![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0年04期

7 大保文;为“志愿者”喝彩[J];社科信息文荟;1994年04期

8 唐玉霞;;新疆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现状及发展[J];世纪桥;2014年06期

9 王见宾;;89岁做志愿者,释放真爱[J];老人天地;2005年12期

10 ;云南禁毒志愿者行动启动[J];青年与社会;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普;;志愿者机制在民间保护长城中的意义刍议[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4期 (“首届中国长城论坛”专刊)[C];2008年

2 刘豪兴;徐珂;;探寻第三域的主导力量——上海市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调查报告[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敖带芽;李萍;;德国应急管理中的志愿者体系[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红卫;徐蓉芳;胡彦;王强;李峰;杨小仪;施雨洁;陈志文;;成都动物园大学生志愿者意愿调查[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孙红培;;中国人民大学志愿者行动实现“五化”[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凤玉;;论高校科普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培养[A];全国高校科协发展论坛(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7 廖仲明;;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组织与成长[A];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颜慧;;奥运志愿者行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9 ;感动中国的抗艾志愿者王天明[A];2009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暨全国中医外治论坛会刊[C];2009年

10 刘敏;;加强中国志愿者的常态化建设——“汶川”地震志愿者案例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纪萱;张家港市 启动“党员志愿者”活动[N];新华日报;2007年

2 仲属宁;党员志愿者在行动[N];营口日报;2007年

3 张鑫;团市委启动实施志愿者“百千万”工程[N];平凉日报;2007年

4 吴根章邋徐晨霞;六万名志愿者活跃在石家庄社区[N];中国工商报;2008年

5 杨天笑;文明示范志愿者今起行动[N];苏州日报;2008年

6 杨艳琼 杜蕊;晋宁志愿者为县城“美容”[N];昆明日报;2009年

7 常丽芳;博物馆志愿者行动起来[N];中国文化报;2012年

8 留美学者 姜晨;志愿者行动是文化充分发育的必要基因[N];东莞日报;2012年

9 记者 赵丽莉 实习生 张文盼;西安注册志愿者达到20万人[N];陕西日报;2013年

10 记者 李平 通讯员 叶相成;《十堰市环保志愿者行动实施方案》出台[N];十堰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燕凌;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蓉;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李静;高校志愿者激励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3 田昭;心理授权对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激励作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4 孙齐鹤;高校志愿者在大型活动中组织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王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6 姚秋江;大型活动志愿者经历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红;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项目志愿者管理[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8 彭晓华;《人民日报》对志愿者的报道框架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王一帆;南京青奥会志愿者项目管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董津津;第十二届全运会志愿者激励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公共危机应急中的志愿者参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411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7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