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沧源县L村佤族“如别麦艮”仪式中的家庭代际关系

发布时间:2017-06-08 12:02

  本文关键词:沧源县L村佤族“如别麦艮”仪式中的家庭代际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全球化、现代化的影响,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的家庭代际关系正经历着变迁,在传统家庭道德伦理秩序逐渐瓦解,而新的家庭道德伦理秩序和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尚未全面建立,一系列家庭代际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的情况下,对我国家庭代际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家庭代际关系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汉族地区、城乡二元格局,而应该关注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家庭代际关系直接关系到这些地区社会的安定、和谐。本文以中缅边境的一个佤族村寨——L村为田野点,以佤族家庭仪式——“如别麦艮”——为切入点,通过对仪式过程及与仪式相关日常的分析,探讨嵌入在仪式中的看似传统的佤族家庭代际关系实际上在生活日常中却是另外一番呈现,以此说明佤族家庭代际关系已经发生变迁。在佤族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在整体性、多样性和变迁的视野中进行理解后发现,佤族家庭代际关系无论是在仪式上的展演,还是变迁的表现和动因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仪式展演的家庭代际关系表面上是一种反馈模式的特征——父母居于主导地位,父子关系为核心,而实则不然:父母拥有神灵一般的身份和地位,子女对父母有着凡人对神灵一般的宗教情感;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入,子代职业身份的变化,女性角色的变化使得L村家庭代际关系发生变迁:宗教情感式微,父母不再完全处于主导地位,父子核心遭到母女角色的冲击。本文最后认为,只有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才能理解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家庭代际关系,才能更好地预防、解决这些地区可能出现的家庭问题乃至民族、边疆问题。如同L村一样,当下很多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家庭代际关系也正在经历变迁,在传统家庭代际秩序和代际观念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尽快建立起适合其社会文化背景的新秩序、新观念是当下亟需思考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如别麦艮 仪式 家庭代际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5;C913.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21
  • (一) 选题7-8
  • (二) 文献综述8-17
  • (三) 研究意义17
  • (四) 田野概况17-21
  • 一、“如别麦艮”仪式21-30
  • (一) 仪式的来源及含义21-22
  • (二) 仪式的参与者、场地、时间和仪式用品22-24
  • (三) 仪式过程24-30
  • 二、嵌入在仪式中家庭代际关系30-45
  • (一) “本”——仪式上的神秘力量30-31
  • (二) 仪式中展演的家庭代际关系31-43
  • (三) 与众不同的佤族家庭代际关系43-45
  • 三、仪式外的家庭代际关系45-54
  • (一) 代际宗教性情感的式微45-48
  • (二) 父母不再完全居于主导地位48-50
  • (三) 父子核心的松动50-54
  • 四、变迁的动因54-61
  • (一) 现代科技的进入和子代职业身份的变化54-56
  • (二) 女性角色的变化56-58
  • (三) 文艺队——不可忽视的变迁推动者58-61
  • 结语61-63
  • 附录63-64
  • 参考文献64-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70-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倩;杨泽娟;;农村家庭代际关系与老人赡养问题——对赣中南农村的实证研究[J];求实;2010年10期

2 刘玉洁;龚继红;;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研究[J];学理论;2013年12期

3 任娜;陈岱云;;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研究——基于在山东省招远市的实地调查[J];理论学刊;2007年11期

4 杜晓;;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与应对[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陈俊玲;张素苹;;城市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探讨[J];人民论坛;2010年23期

6 贺雪峰;;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从“操心”说起[J];古今农业;2007年04期

7 叶文振;叶丰;;网络的沟通和沟通的网络——兼论社会网络化和家庭代际关系[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8 顾嘉禾;新含义赋予“孝道”[J];群众;2003年09期

9 党春艳;;青年农民工春节返乡“闪婚”的行为逻辑分析——基于豫西南D村的个案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2年01期

10 黄正翠;重庆市中小学生家庭环境对其学业的影响[J];青年研究;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学传;;老工业城区家庭代际关系的调适[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永铨;;实行“民主、平等、尊重、谅解”八字方法 搞好家庭代际关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梁锐青;;调适家庭代际关系建立平等和谐家庭[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萍芳;;建立和谐家庭代际关系 促进“积极老龄化”——对家庭代沟一些问题的探讨[A];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一——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九)[C];2006年

5 陈吉昆;;和谐社会与新型和谐家庭的建设[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张萍芳;;建立和谐家庭代际关系 促进“积极老龄化”——对家庭代沟一些问题的探讨[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李维亚;;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问题和对策[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年第4期(总第88期)[C];2011年

8 马希权;;已婚独生子女的家庭代际关系质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列题论文[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顾嘉禾;;略论当代如何弘扬家庭孝道[A];探索中国特色养老之路——江苏2003·健康老龄化和养老模式文选[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周云;高龄老人的家庭代际关系[N];中国老年报;2001年

2 社会学所课题组;农村养老中的家庭代际关系和妇女角色的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俊霞;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现代性适应(1980-)[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晓欧;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家庭代际关系变迁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莫铮;论网络时尚热语对家庭代际关系交流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1年

3 马超;中国家庭代际关系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辉;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变化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5 刘玉洁;当前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6 黄礼青;华东地区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4年

7 张飞达;交换主义视域下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重构[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8 方显如;安徽省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变迁及其社会影响[D];安徽大学;2016年

9 徐盼盼;农村隔代抚养家庭代际关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10 靳德刚;沧源县L村佤族“如别麦艮”仪式中的家庭代际关系[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沧源县L村佤族“如别麦艮”仪式中的家庭代际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2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432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b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