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与奋斗学校研究(1940-1952)
发布时间:2017-04-12 08:03
本文关键词:傅作义与奋斗学校研究(1940-1952),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抗日战争年代,傅作义为抚恤烈士遗孤,帮助所属干部教育子弟,曾以“奋斗”为校名创办了一系列小学、中学,既解决了适龄子女入学问题,又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人才。在办学过程中,傅作义以敏锐的眼光汲取当时各类教育模式的长处,将军人的独到教育见解融入办学教育理念中去,形成奋斗“八级教育”体系,经过十余年的办校实践,虽然只实现了一部分,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奋斗教育”模式。同时,在奋斗学校和师生中间,也形成了以学校为纽带的奋斗精神。在战时这个特定时间,傅作义开办“奋斗学校”同样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史料表明,“奋斗学校”对维持军心、民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在绥远边疆教育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在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新型人才”对于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时至今日,“奋斗学校”积累的经验以及所制定的相关政策、规章制度等,仍为当代教育者所反思与借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傅作义 奋斗学校 教育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529;K8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5
- 第1章 傅作义与奋斗学校的创建15-22
- 1.1 绥远地区的基本情况15-17
- 1.2 傅作义在绥西创办奋斗学校17-18
- 1.3 从小学到中学:奋斗学校的成长历程(1940—1952)18-22
- 第2章 傅作义的奋斗教育模式22-34
- 2.1 “八级教育”的设计理念22-24
- 2.2 学校的运营24-28
- 2.2.1 生源基础24-25
- 2.2.2 运营资金25-26
- 2.2.3 师资阵营26-28
- 2.3 学校的管理28-34
- 2.3.1 行政管理28-30
- 2.3.2 校规校纪30-31
- 2.3.3 课程考试31-34
- 第3章 傅作义的奋斗精神内涵34-43
- 3.1 “奋斗”校名的由来34-35
- 3.2 奋斗教育思想的渊源35-38
- 3.3 奋斗精神的实质38-39
- 3.4 奋斗精神的特征39-43
- 3.4.1 军事化的特征39-41
- 3.4.2 爱国主义的特征41
- 3.4.3 劳动化的特征41-43
- 第4章 傅作义对奋斗学校的影响43-48
- 4.1 抗战时期傅作义对奋斗模式的初探43-44
- 4.2 解放战争中奋斗师生随傅作义部辗转44-45
- 4.3 绥远方式下傅作义奋斗教育的新生45-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5
本文关键词:傅作义与奋斗学校研究(1940-1952),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0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