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干部人格特质与管理能力类型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人格(personality),过去通常也译为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具有倾向性的、独立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质的综合[1]。管理者的人格特质对其个人成长、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组织、不同层级、不同性质职位的领导者的人格特质的结构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人格理论主要有弗洛伊德的动力理论、荣格的内外向理论,笔耕论文,奥尔波特、艾森克、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和近几十年的人格“大五因素”理论等[2]。
职业兴趣和倾向与人格特质有着重要的关系。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系统的提出了职业兴趣类型理论,他认为,“职业兴趣就是人格的体现。”有人认为,霍兰德的职业兴趣和倾向理论基本上是一种职业人格理论[3]。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1.116PF。16PF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研究所的卡特尔教授在1949年编制的。卡特尔认为,人格特质可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一个人可以观察到的经常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表现,而根源特质是通过因素分析方法发现的不易被观察到的内在特质,它是制约表面特质的内在基础。经过分析,卡特尔发现了16个根源特质:A(乐群性)、B(聪慧性) 、C(稳定性) 、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Q(忧虑性)、Q1(实验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
另外,还有4项次极人格,心理健康、专业而有成就人格、创造力人格、新环境成长人格[4]。
2.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该测试为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霍兰德1959年编制而成。他将职业倾向分为6类:R(现实型)、A(艺术型)、I(研究型)、S(社会型)、E(企业型)、C(常规型)。
(二)被试
以大连市内4区初中、小学校级和中层干部为基本研究对象。
校级干部主要以正校级校长为主,中层主要以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年级组长等为主。校级干部调查70人,中层干部调查119人。
(三)统计工具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三、结果分析
(一)各层级干部的人口学变量特征
1.校级干部人口学变量资料统计图
2.中层干部人口学变量资料统计图
(二) 优秀初中、小学、中高级干部人格特质的理想投点与管理能力类型结构
1.校级干部16PF人格特质投点
通过对校级干部投点的16PF测查,发现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存在显著差异。绩效优秀者按着各种刚性评价为前10%者,故70名校级干部以综合评价。360°反馈前7名为优秀者。其中16PF人格特点见表1。
次级人格心理健康一般在27分以上,从事专业有成就人格在70分左右,创造力人格在80分左右,在新环境中成长能力人格因素为27分左右。
2.优秀校级干部霍兰德职业倾向类型
由图3可以看出,优秀校级干部的职业类型E+S+I组合。
(三)优秀中层干部的16PF人格特质投点与管理能力类型结构
1.优秀中层干部的16PF人格特点
本文编号:2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