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培养个性鲜明\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定位

发布时间:2014-07-07 17:23

 初中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从养成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生理发育成长到心智开发启迪是不可逆转、不可弥补的,是永远不可能推倒重来、回炉重铸的过程。人们常言“三岁知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也说过:幼无良师,长无良友,壮无盛事,老无令名是人生四大遗憾。其中第一句幼无良师,表达的就是从小想要受到良好教育的强烈愿望。小学、初中两个学段承担着这个基础之基础、重中之重的培养任务,因此,研究这两个时期如何培养个性鲜明、有悟性、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初中教育存在的弊端
  
  作为教育工作者,平时与一些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时,我们总听到这样一些议论:学生到某校上学是“天堂”,到某校是“地狱”,而到某校是“人间”(专指课业负担大小和学习时间长短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议论正确与否先不定论,至少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的某些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当前教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要求学生以同样的步伐走路,总之,一切都是硬性教育。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的求知欲、学习主动性甚至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逐渐消失殆尽,这样的教育使学生失去了个性和灵性。
  《新教育风暴》这部纪录片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母亲是北京某高校的副教授,她的孩子在当地一所中学读书,由于成绩平平,每每考试都排在后列,时时感到拖了全班的后腿。这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最后不得不迁居国外。据说,经过一段时间,孩子适应了那里的教育,终于恢复了原有的自信和灵性,健康成长,还成了优等生。
  这个案例反映出的是同样的问题,而在国外的境遇变化应引起我们认真反思。
  
  二、营造宽松环境,发挥个性优势
  
  人与人不同,彼此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这个道理大家都清楚,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道理。我校曾有这样一个孩子:入学测试时他是学校的前十名,学习也比较努力,但他有一个习惯,上课听懂、学会的内容就不再做作业或练习,有时间就去打篮球。一开始,家长、老师想要纠正他的这个习惯,教育他课下一定要注意复习巩固,多做练习,该生听不进去,大家多次教育未果,最后只好听之任之。值得庆幸的是,孩子也算争气,以高分考上省级示范性高中。
  这个事例从另一个侧面又一次告诉我们:其一,人是有差异的,是有个性的。一般的学习或教育规律不见得适合每个人,练习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必须因人而异。其二,我们的教育应是多种多样的,需努力营造适合个性化发展的环境,去实施多样化的教育,因材施教,分类辅导。个性化培养应是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方向。
  题海战术也许短期内会使孩子得到高分,但过度的学习却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只有适度的学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知识的前提下,不要逼迫孩子去做那些简单重复的题目,那样只会磨掉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学习优势,笔耕论文,打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导致他们厌学。教育也要诊断,根据个性差异对症下药;教育不是惩罚,更不是机械重复。譬如:让学生把1+1=2等类型的题目抄写或重复做上一万遍,不仅对开发智力毫无用处,还会起到极坏的负面作用。要把重点放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上,有时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因为这实际上是在考验老师、家长的智慧,特别是胆识。这需要平和的心态、长期的观察和培养,切记不要把分数看成学生的唯一。
  
  三、考试成绩期望值不必过高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事实:中国至今没有在科技领域自己培养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因为我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非常不足。就基础教育而言,从中西方教育比较来看,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在全球名列前茅,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得很扎实,获国际奥林匹克大奖的学生也很多,有的竞赛项目大奖我们曾尽收囊中!可到大学二年级后,我们的学生与西方学生比较而言,却毫无优势。教育专家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有一点达成共识:这与我们过分追求考试成绩有很大关系。考试有现成答案,现实课题却是未知数;考试有分数,但分数并不是学生的唯一。因此,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期望值不必过高。如果单纯追求考试分数而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得不偿失了。
  另外一种情况我们应尤为注意,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研究表明,智力正常、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占大多数,只有很少数的学生学习成绩超常。多元智能理论又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某方面的不同于其他人的“特长”因素。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只追求学生学习成绩,过分看重考试分数是不恰当的、不正确的,也无科学依据。有些成绩一般的孩子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想尽办法让孩子进“名牌中学”,殊不知让孩子与学习尖子生去竞争,长期让孩子处于那种差距很大的学习环境中,容易让孩子失去信心;如果让孩子进的是普通中学或职业中学,孩子就不会有这种烦恼了,更有可能学会一技之长,从而增强信心,成就一番事业。
  家长、教师要了解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并以此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要按照“摘桃子”的理论——跳起来够得着才对,唯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步。
  
  四、让学生在教育中享受学习,享受快乐
  
  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能够让学生在教育中享受学习、享受快乐恐怕是大教育观最高的境界。

本文编号:2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9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