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18:41

  本文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 “学困生” 策略


【摘要】:"学困生"即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具体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基础比较差,学习信心不足,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存在明显的缺陷。近年来,高中数学的"学困生"逐年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升入普通高中后,数学内容增加及其难度加深,导致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节拍,逐步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沦落为了数学"学困生"。该文主要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其转化策略。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困生” 策略
【分类号】:G633.6
【正文快照】: 随着新课程大力推进,“学困生”日益成为高中数学教师头疼的问题。剔除高中数学抽象性高、知识范围广、技巧性强、思维要求深刻等原因之外,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学习方法不科学和基础知识不扎实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突出,沦为“学困生”、“数困生”的重要成因。那么,高中数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媛;;浅谈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J];中小学管理;2006年S1期

2 史春英;;初中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4期

3 李守铎;;浅论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6期

4 赖尉琼;;谈厌学学生的转化策略[J];湖南教育;2006年22期

5 张展伸;杨铁钢;;谈“学困生”转化策略[J];黑河教育;2006年04期

6 徐瑞玲;;空间几何体常用的转化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年03期

7 凌圣群;;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J];安徽教育;2011年09期

8 吴琴;;浅淡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2年11期

9 张玉清;;浅谈体育“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J];考试(综合版);2012年09期

10 张庆林;;试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卢蓓;;农村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2 全昌武;;“学困生”心理和转化策略初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3 赵开植;;全面认识学困生 探求科学转化策略[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4 傅先进;;数学差生形成的根源及转化策略[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5 慎玉杰;;浅议后进生的转化策略[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6 何爱新;;英语学科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陈竹萍;李桃红;王道;;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教育转化策略——对某厂矿子弟学校调查数据的分析及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8 张传贵;;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A];吉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论文汇编(特等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建琳;浅论后进生的转化策略[N];甘肃日报;2008年

2 刘礼梅;浅谈后进生的转化策略[N];黔西南日报;2008年

3 泰州医药高新区野徐初级中学 王华;农村初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N];江苏教育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成德;初中后进生的自我否定倾向及其转化策略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雅;影响高中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因素调查及转化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雄伟;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探究[D];广州大学;2011年

4 徐建妹;中职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晖;高中数困生学习心理分析及转化策略[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谷俊刚;职业学校数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郑秀丽;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月乔;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9 梁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邢巍;一般初中“低起点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9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079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c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