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猜读法”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01:07
本文关键词:高中语文“猜读法”教学研究
【摘要】:语文教学重中之重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重点在于锤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就是写作能力的基础吗?可见阅读和写作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怎样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为了解答自己的疑问,本文从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的角度,选择“猜读法”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上面的困惑,也希望这篇论文能够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添砖加瓦。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语文猜读法的内涵和理论基础,首先梳理了猜读法的研究内涵,指出目前的研究现状。目前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对猜读法的认识不够,猜读法的使用范围太窄,仅仅局限在小学或者初中的文言文教学上,仅仅为工具性服务,很少有人考虑到培养学生的人文性上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论述了猜读法的内涵,并对猜读法进行了分类。之后从模糊教学理论、接受美学及阅读预期理论和隐喻理论三个方面论述了猜读法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和猜读法教学的意义。通过二者的对比,我们更能感受猜读法教学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论述了猜读法实施依据和实施原则。主要从文学的内在特征和文本中存在的空白以及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论述实施依据。之后探讨了实施猜读法的原则,一是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的结合;二是大胆的想象与严谨的求证相结合;三是正确引导与兼容并包相结合。第四部分论述了猜读法的实施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把猜读法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个类型,又根据猜读的内容目前有无相对统一的答案,把“开放式”的猜读法分为“有解型”和“无解型”两类,这是本论文的独创。1、“封闭式”猜读法教学。这是以练习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提高语感为目的的猜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题目或者前面的内容后,有意识的对后面的部分进行猜想预测,最后用后文的实际内容与猜想的内容对比验证。这个类型的猜读法,目前研究的比较多,本文把封闭式猜读法分为对内容的猜读和对写作思路的猜读两类。2、“开放式”猜读法教学。这种猜读法不在字词句和写作技巧上做过多纠缠,主要是针对词句含义、作品主旨、人物形象等问题进行猜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据有无公认的观点,也就是所谓的“答案”,可以分为“有解型”和“无解型”两类。“有解型”就是有些作品的主题或者人物形象,以学生目前的水平难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刻认识,教师通过设计科学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把他们的思维引向一个高度。“无解型”猜读就是由于语言的模糊性或者其他原因,读者对文章的主旨、人物形象等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成为千古之谜。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立观点,自圆其说。在这一部分,还论述了猜读法的教学步骤以及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猜读法 阅读教学 写作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3
- 第一章 语文教学“猜读法”的内涵及理论基础13-17
- 一、语文阅读教学“猜读法”的内涵13-14
- 二、语文阅读“猜读法”的理论基础14-17
- (一) 模糊教学理论14-15
- (二) 接受美学与阅读预期理论15
- (三) 隐喻理论15-17
- 第二章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和“猜读法”教学的意义17-21
- 一、目前语文教学的弊端17-18
- (一)“满堂灌”“满堂练”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时间17
- (二)僵化保守的应试教育形成的一元化思维,影响学生的思维17-18
- (三)片面追求科学化,忽视语文课的人文特征18
- 二、“猜读法”教学的意义18-21
- (一)“猜读法”可以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读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悟性18-19
- (二)“猜读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19
- (三)在教师当中倡导“猜读法”,有利于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19
- (四)“猜读法”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19-21
- 第三章 语文阅读教学“猜读法”的实施依据和实施原则21-24
- 一、语文阅读教学“猜读法”的实施依据21-22
- (一) 文学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文学解读的多样性特点21-22
- (二)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对语文学习的启示22
- 二、语文阅读教学“猜读法”的实施原则22-24
- (一)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的结合22-23
- (二)大胆的想象与严谨的求证相结合23
- (三)正确引导与兼容并包相结合23-24
- 第四章 语文阅读教学“猜读法”的实施方法24-36
- 一、“封闭式”猜读法教学24-27
- (一)“封闭式”猜读法的种类24-26
- (二)“封闭式”猜读法的教学步骤26
- (三)“封闭式”猜读法教学师生应该注意的问题26-27
- 二、“开放式”猜读法教学27-36
- (一)“有解型”猜读法教学27-30
- (二)“无解型”猜读法教学30-33
- (三)“开放式”猜读法的教学步骤33-34
- (四)采用“开放式”猜读法,需要注意的问题34-36
- 结语36-38
- 致谢38-39
- 注释39-40
- 参考文献40-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晓宁;;用猜读法指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J];文学教育(中);2012年09期
2 王建成;;猜读法——诗歌赏析尝试——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为例[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1年10期
3 陈宗德;;文言文猜读法例说[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13期
4 陈永林;用用“猜读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作文与阅读版);2005年10期
5 李志雄;古文猜读法试探[J];江西教育;1984年05期
6 叶一苇;;读“猜读法”小议——与聂国彦、陈钟梁同志商榷[J];语文教学通讯;1982年02期
7 聂国彦;陈钟j;;猜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1981年05期
本文编号:1101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10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