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基于“经济人”假设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 “经济人” 课程设计主体 课程实施主体 课程评价主体 利益博弈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一般而言,课程设计主体、课程实施主体以及课程评价主体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类关键主体,三者利益追求有所不同:课程设计主体重视教育规律,追求教育理想;课程实施主体寻求实际价值,承担社会使命;课程评价主体回应社会关切,促进教育公平。作为"经济人",三大主体间不可避免地形成利益博弈。课程设计主体与课程实施主体间形成委托代理博弈,极易引发"逆向选择",改变当前的激励机制不失为有效方式;课程实施主体与课程评价主体间存在主从博弈,避免博弈困境关键在于调整利益结构;课程设计主体与课程评价主体间类似"囚徒困境",设计恰切的制度是改变双方博弈结构,走出困境实现共赢的有效措施。
[Abstract]:Generally speaking, the main body of curriculum design, the subject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the subject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are three kinds of key subjects in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three subjects pursue different interests: the subject of curriculum design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law of education. Pursue the ideal of education; The subject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eeks practical value and undertakes social mission; The subject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responds to social concerns and promotes educational fairness. As an "economic man", the three main bodies inevitably form a game of interests, while the subject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subject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form a principal-agent game. It is easy to cause "adverse selection", and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hange the current incentive mechanism. There is a master-slave game between the subject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the subject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the key to avoid the dilemma of game lies in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of interests. The design of appropriate system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change the game structure of both sides and to realize the win-win situation by changing the game structure between the subjects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subject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Prisoner's Dilemma".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632.3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戚万学;;论教师的哲学[J];教育研究;2014年12期
2 吴康宁;;教育改革成功的基础[J];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3 丁煌;李晓飞;;逆向选择、利益博弈与政策执行阻滞[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吴康宁;;地位与利益:教师教育改革的两大制约因素[J];当代教师教育;2009年03期
5 李强;;合理利己主义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合理性[J];基础教育;2008年08期
6 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3期
7 郑若玲;;高考对社会流动的影响——以厦门大学为个案[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8 戴家干;;高考改革与教育公平公正[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12期
9 刘有贵;蒋年云;;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学术界;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基于“经济人”假设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07期
2 樊改霞;陈祖鹏;;教育改革中的学生阻力:样态、归因及其消解[J];教育导刊;2016年07期
3 王余生;陈越;;机理探析与理性调适:公共治理理论及其对我国治理实践的启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4 李建民;;装备采购中规避逆向选择行为的激励性机制设计与分析[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5 宋秀丽;田野;杨漠;刘亚男;杨松;计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03期
6 周勇;;论社会转型期的人心优化与传统文化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06期
7 成蕾;兰亚明;;当代青年学习方式变革的现状、影响与引导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06期
8 周秀平;;流动人口公共教育服务差序化分析[J];新视野;2016年03期
9 何杨勇;;为了学生的发展:校企合作教学制度的公平审视[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10 石常瑞;刘珊珊;;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江;张庆林;;创新思维中原型激活促发顿悟的认知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3期
2 黄向阳;;哲学诞生的教育语境——解读《美诺》[J];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3 余清臣;;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动力机制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10期
4 鲁洁;;教育的原点:育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杨跃;张婷婷;;试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权力冲突——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15期
6 庄西真;;利益分化时代的教育改革——一个拟议中的教育社会学论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22期
7 付晓光;张立强;程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解读[J];农民文摘;2006年10期
8 黄明理;在当今中国为合理个人主义正名并无可能——与黄显中同志《个人主义与市民社会》一文商榷[J];伦理学研究;2005年02期
9 罗劲;顿悟的大脑机制[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10 顾明远;师范教育的传统与变迁[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瑷昶;;小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2 尤晓建;徐黎;;大学生科技活动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3期
3 谢碧英;;探析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环节的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18期
4 陈奂;抓好课程设计 强化能力培养[J];中国电大教育;1991年01期
5 吕端明;改革零件课程设计答辩方式的尝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6 陈坚;;管理专业也应开设课程设计[J];教材通讯;1992年05期
7 师明保;;冶炼专业课程设计的指导与考核[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3年03期
8 沈贵鹏;;课程设计的“钟摆现象”管窥[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9 王嗣美;改进课程设计的做法与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3年04期
10 邹芳;关于课程设计的评价[J];教育探索;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加玛力汗·库马什;晁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谢少军;周波;刘建业;赵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性课程设计的设置[A];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林嵘;康其桔;侯晓霞;项文波;钱玉文;;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A];05'中国自动化产业高峰会议暨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黄宇婷;张小亮;黄宇;;机械课程设计的改革[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高利明;池田辉政;鸟居朋子;沈晶晶;;高校教师课程设计能力之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王蕾;郑晓珂;;中医学院研究生《分子生物学》课程设计与规划[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2005年年会文集[C];2005年
7 谭会辛;周立华;李华基;;运用CAI技术 提高专业课程设计水平[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蒋业文;胡学骏;;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化[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卫民;李刚;钱晓耀;孙丽宏;孙冠群;;电气控制课程设计的构建与实践[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10 向晓;;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定位研究[A];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优秀交流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搞定课程设计的必杀技[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民办高校的课程设计与发展[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3 徐莎 汪莹;课程设计如琢玉[N];解放军报;2012年
4 曹传鹏;以“刘冯故居”为主题的探究型课程设计及管理[N];钦州日报;2012年
5 北京市丰台区芳古园小学 崔彦梅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理智;应尽量避免校本教研的种种误区[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曹林;掐尖战“掐”出大学的浅薄[N];贵州政协报;2012年
7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JUDITH SCOTT-CLAYTON 编译 严珂;选项太多的黑暗面[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8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 何立新;从教案修改看理念有效落实[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孙珏;浙大社IT教材突出六大特点[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10 毛亚庆(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基础教育应给孩子奠定什么基础[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崔智涛;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宏丽;人类学课程设计模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韩延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劲松;零度课程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侯立平;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敏;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的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琰;小学国学微课程设计与制作[D];河北大学;2015年
3 陈宝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4 赵园园;基于梅耶多媒体设计理论的微课程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扬;基于Gamification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梦璇;留学生书法文化课程调查与设计[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智淑敏;基于Moodle平台微课程设计与实现[D];郑州大学;2014年
8 常艳敏;复杂性科学视域下的高校课程设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9 褚艳霞;中学物理教师课程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娟;当前我国大学课程设计的问题及优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43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44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