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理解性教学研究
本文选题:理解性教学 切入点:高中历史 出处:《扬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联结教育与个体精神的根本方式,理解与教学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理解性教学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崭新教学方式,近些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理解教学重在引导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最终实现生命意义的表达和个性的发展。这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等的实现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鉴于当前高中历史在理解性教学方面研究的欠缺,本文在深入讨论理解性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对理解性教学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本文第一章首先追溯依托于“理解精神”的理解性教学的思想起源与发展历程。然后指出理解性教学的特征与意义。最后,通过对新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高考历史试卷的分析,强调理解性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结合的必要性。第二章将理解性教学的理念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从理解性教学的视角审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本章主要是从“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历史课堂探究性教学”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存在的问题。指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违背“理解精神”的诸多方面。第三章是依据第二章中指出的高中历史理解性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这些策略能够很好的贯彻理解性教学的精神,切实的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很好的借鉴。结语部分为本文做系统的总结梳理。将高中历史与理解性教学相结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探究教学三个方面找出与理解性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地方。并用理解性教学的理念为历史学科存在的问题寻找到解决的策略。另外,本文引用部分高中历史教师的教案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难免有剖析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之处。这些是以后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Abstract]:Understanding is the way of human existence and the fundamental way of connecting education with individual spirit. Understanding and teaching have an inherent and inevitable relationship. As a new teaching method advocated by the new curriculum, understanding teaching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 In recent years, widespread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teaching of understanding, which focuses on guid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and produce emotional resonance. Finally realize the expression of life mea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teaching goal of histor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such as cultivating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the students. The realization of innovative spir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In view of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understanding teaching in the history of senior high schoo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understanding teaching in depth. This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understanding teaching in histor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paper traces back to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understanding teaching based on the spirit of understanding.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understanding teach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ewly formulated History Curriculum Standard of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 and the history examination paper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t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of combining understanding teaching with histor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second chapter applies the concept of understanding teaching to the practice of histor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and examin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histor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 teaching. This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ormulation of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objectives", "explanation of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s", "history classroom inquiry teaching",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contrary to "understanding" in the course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hird chapt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f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teaching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se strategies can carry out the spirit of understanding teaching very well.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provides a good reference for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The conclusion part makes a systematic summary for this article. Combining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with understanding teaching, from the teaching goal, teaching content, Three aspects of inquiry teaching are found to be contrary to the concept of understanding teaching, and the concept of understanding teaching is used to fin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history subject. This article cites some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teaching plan as a case analysis,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analysis is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 not deep enough, these are the places that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巧;论高中历史“四环节开放式”教学[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刘登楼;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小字部分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3年16期
3 张齐胜;高中历史地位[J];文史天地;2004年04期
4 魏勇;第三堂 高中历史[J];教师之友;2004年05期
5 陈巧妹;;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原始资料的功能[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6 王佳文;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4年03期
7 姚国平;从高中历史新课程模块的特点看教学方式嬗变[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吴智园;;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论略[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12期
9 张小平;论认知理论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张秀芳;王劲松;;《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关于“林肯”一节的教学[J];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红阁;;高中历史必修Ⅲ人民版专题六 第2课 神权下的自我[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2 宁世明;;浅议“研究性学习”中高中历史教师的作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徐小明;;关于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法存在问题的思考[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秀凤;;高中历史知识的简约·细化——对高三师生座谈的思考[A];2013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冯艳玲;;高中历史学案导学的有效性初探[A];中国名校卷(广东卷)[C];2013年
6 姬智明;;善教善导,渗透综合——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教学浅谈高中历史如何进行综合教学[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艾彦;;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认识和教学方法的初步探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8 杜婧超;;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案例)[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9 赵颜颜;;浅谈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A];2013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胡阳新;;谈怎样走出高中历史学习思维定势的误区[A];2013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晴隆县民族中学 赵红艳 李捡;浅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历史[N];贵州民族报;2013年
2 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陶火应 李建彬;三镇首个高中历史工作室成立[N];湖北日报;2010年
3 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 李毅;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策略[N];学知报;2010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张婷婷;高中历史新教材:变“编年体”为“专题”模式[N];三峡日报;2009年
5 苍溪县五龙中学 徐恒;高中历史学习之我见[N];广元日报;2010年
6 四川省广元师范学校 何丽;如何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N];广元日报;2010年
7 江西省永丰中学 邓晓慧;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历史信息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1年
8 四川省自贡市第十四中学 王波;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N];学知报;2011年
9 湖北襄阳南漳二中 廖均;高中历史学习常用方法例谈[N];学知报;2011年
10 安徽省阜南县第二中学 吴邦荣;先“看清”教材方能“看轻”教材[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爱华;高中历史学科校本教研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敏;高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董雪莎;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婷;高中历史《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内容分析与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向娜;重庆地区高中历史学案设计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王艳;史料教学在高中的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肖美玲;关于不同版本高中历史必修一中“五四运动”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雪琴;高中历史“美国联邦制确立”内容的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翟洪玉;国际法视野下的高中历史教材滞后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10 马文睿;高中历史中史料教学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28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628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