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相结合的必要性
本文选题:英语阅读教学 切入点:语法翻译法 出处:《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国际之间的交往逐渐频繁,英语已经成为各国成员之间交流的必备语言。因而,学好英语是我国教学的紧急目标。同时,社会也对英语教学给与了高度的关注,但是我国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远远不能达到社会需要的标准。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交际教学法和翻译教学法是英语教学中最主要的两种教学法。然而,在中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语法翻译法成了英语教师最好的选择,使得它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无法被交际教学法所取代,而过度的使用语法翻译法无可避免地导致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下降。因此,人们开始对两种教学法进行再次分析研究,尤其是对这两种教学法的整合进行探索,以便使这两种教学法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面向整个英语学习,而具体到阅读教学的则非常少,实证研究数量更有限。而在高中的阅读教学中,这两种教学法都充分展示着自己特有的优点,同时不可避免的也有其不足的地方。他们之间完全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种综合的教学法,更加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在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面临困难并且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实证研究还不充足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多种教学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是有必要的。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不管是翻译法还是交际教学法,都有其各自的价值。这两种教学法遵循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正好相反,但实际上却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可以在课堂英语教学中将他们进行有机整合,以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的效能。通过比较两者的优缺点之后,笔者认为既有必要也完全可能将两种教学法结合起来,已达到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基于这一信念,笔者设计了英语阅读教学实验,尝试将这两种教学法融合在课堂中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Abstract]: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English has become a necessary language for members of various countries to communicate.Therefore, learning English well is the urgent goal of teaching in our country.At the same time, the society also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English teaching, but the English level of most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is far from meeting the standard of social need.In English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s, so cultivating students' good reading abi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Communicative approach and translation approach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s in English teaching.However, in the context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in China, grammar translation has become the best choice for English teachers, and it has always been in a dominant position and cannot be replaced by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s.However, excessive use of grammatical translation methods inevitably leads to a general decline in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herefore, people began to re-analyze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especially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make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better serve for English teaching.However, most of these studies focus on English learning as a whole, but very few are specific to reading teaching, and the number of empirical studies is even more limited.In high school reading teaching, these two teaching methods both fully show their own unique advantages, but also inevitably have their shortcomings.They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form 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method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English teaching,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is facing difficulties and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eaching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is not suffici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English teaching.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mbination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In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both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s have their own value.These two teaching methods follow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theories, which, on the face of it, are opposite, but actually complement each other.We can integrate them in classroom English teaching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effectiveness in classroom teaching.By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method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t is both necessary and possible to combine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bility.Based on this belief, the author has designed the experiment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nd tried to combine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in clas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冬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介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梁志坚;语境理解与译文失误[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郭美男;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张燕;如何领会交际中的元信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甄晓婕;贾留全;;英语写作教学中英汉思维差异敏感性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李薇;;非言语交际行为在日常交际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毕永利;;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J];才智;2010年19期
8 康紫薇;;论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重要性[J];才智;2012年15期
9 林玉华;;从目的论看旅游资料汉译英[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年04期
10 刘露;;口译中的跨文化交流[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苗立强;;英语学习中的一朵奇葩——回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余汉华;;多媒体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李勇;;中外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及产生的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4 廖海宏;;集合式网络词典中词条的文化信息建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林木森;;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忽视文化差异[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俞碧芳;;语言、文化及英语翻译教学[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邱凯端;;超文本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俞碧芳;;外事商贸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对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揭晓凤;;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的思索[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连颖;;论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林大津;跨文化言语交际:互动语用修辞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綦甲福;人际距离的跨文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江艺;对话与融合:余光中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龚龙生;顺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邢楠;严歌苓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泳;汉英习语在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流失[D];河北大学;2009年
2 江玉娟;论中文企业简介的英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雷鸣;委婉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欢;论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云缦;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交流》课程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淑琼;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英语教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永恒;[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琴;文化教学中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9 王明新;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深层障碍研究及其对文化教学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隆超;欧美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的跨文化意识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16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716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