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工程实践融入基础科学教育:内涵、目标与路径

发布时间:2018-04-18 15:33

  本文选题:工程实践 + 科学教育 ; 参考:《基础教育》2017年03期


【摘要】: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对工程类人才的需求巨大,在STEM整合教育思路的引领下,工程实践融入基础科学教育备受关注。通过探讨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的特征和关系,阐明工程实践融入基础科学教育的内涵、培养目标,并具体提出了通过科学探究与工程设计整合为突破口的主要模式,为探索我国基础工程教育提供参考。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is a huge demand for engineering talents in the global scop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TEM integrated education, engineering practice into basic science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By discus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connotation and training target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into basic science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main mode of integrating scientific inquiry and engineering desig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basic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整合工程设计的初中科学课堂结构研究”(项目编码16YJC88009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3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史永悦;杜欣;苏玉成;;从科学与工程教育看美国新科学教育标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年02期

2 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04期

3 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4 唐小为;王唯真;;整合STEM发展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的有效路径分析[J];教育研究;2014年09期

5 郭玉英;姚建欣;彭征;;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08期

6 陈琴,庞丽娟;科学探究:本质、特征与过程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7 殷瑞钰;;关于工程与工程哲学的若干认识[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4年00期

8 丁邦平;论国际理科教育的范式转换——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敏;科学教育:人性迷失与理性遍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娜;;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新形势下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价值工程;2017年23期

2 杨仁春;唐定兴;胡章文;;专业认证导向下的传递类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韶关学院学报;2017年08期

3 刘均荣;罗明良;陈德春;王卫阳;孙致学;;水平井生产模拟实验平台构建及STEM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年08期

4 阎群;李擎;崔家瑞;柯红岩;杨旭;董洁;;OBE准则下CDIO在实验室建设中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年08期

5 张维维;李敏;许爽;李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集群式信息处理课群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17年07期

6 苏秀玲;田秀萍;范博;马福成;;STEM教育国内研究综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年07期

7 闵正德;郝汉坪;;核心素养统领下跨学科校本课程建设[J];教育科学论坛;2017年20期

8 王智红;;STEM教育理念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启示[J];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20期

9 时慧;;建构主义视域下的STEAM教育探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Z2期

10 黄彬;;国内创客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Z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2 阎乃胜;杜亚泉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玲;差异教学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费金有;中学物理教师课程价值观念的透视与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柏昌;张丽芳;;美国STEM教育变革中“变革方程”的作用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4期

2 杨光富;;奥巴马政府STEM教育改革综述[J];中小学管理;2014年04期

3 林健;;教师自主驱动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4 杨文源;刘恩山;;美国K-12科学教育框架中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关注及其启示[J];生物学通报;2013年08期

5 姚建欣;郭玉英;;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特色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6 张宝辉;张红霞;彭蜀晋;;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发展与变革——2012国际科学教育研讨会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4期

7 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8 郭玉英;姚建欣;张静;;整合与发展——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建构及其学习进阶[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02期

9 赵中建;;为了创新而教育[J];辽宁教育;2012年18期

10 王磊;黄鸣春;刘恩山;;对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前瞻性分析——基于2011年美国《科学教育的框架》和1996年《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对比[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农农;英国中学的科学教育[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李江源,周凤岗;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内在可能性[J];教育与现代化;2000年01期

3 中国科学院学部“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科学教育的建议”研究组,路甬祥,师昌绪,陈佳洱,国光,朱清时,赵鹏大,王梓坤,杨叔子,吴咏诗,阎沐霖,倪光炯,董光璧,张建新,张国刚,蒋国华,邹泓,饶子和,赵世荣;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科学教育的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年05期

4 唐丽芳;科学教育忧思——由英国、美国、加拿大科学教育引发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11期

5 尹淑兰;试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刘开源;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7 欧阳雪梅,周虹冰,陈移峰;论完整的科学教育观[J];高等建筑教育;2004年02期

8 秦斯,曾宝成;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J];邵阳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代建军 ,谢利民;中美科学教育目标的比较研究——基于《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和我国《2049行动计划》的思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09期

10 郭宇;李明;;研究生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壮伟;;我国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冠杰;;从科学发展观解读科学教育[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杜智萍;;杨杏佛科学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仇国政;;科学探究——科学教育的有效方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5 何丽;;对小学生在学校科学教育中的感受调查[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6 寇小满;;高中阶段科学教育三种教育形式下学生学习任务胜任情况的比较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邓磊;;我国科学教育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现状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杨宝山;;欧美国家开展科学教育对我国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曾铁;;科学教育与科学发展关系的现实思考[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10 赵睿;;浅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径——关于科学教育教学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宏佳;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建平;中国现代语境下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奎奎;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构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晓芬;建构主义视域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柴觐;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4 邹艳青;论大学科学教育的人文目标[D];中南大学;2010年

5 于胜浩;艾伯特·维尼奇奥·拜雅的科学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晓兰;产业革命后英国科学教育滞后原因探析[D];河北大学;2006年

7 马慧琴;我国高教发展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永斌;中国科学教育的历史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赵俊娜;我国科学教育中科学史教学的相关思考[D];河南大学;2007年

10 胡仙萍;论赫胥黎的科学教育思想[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68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768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a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