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理论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本文选题:认知 + 高中物理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再完美的理论,只有经过实验的检验才有意义,而且实验过程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对于物理实验,从物理思想上讲,有思辨的假设,灵活的思考和严谨的论证;从物理方法上讲,有动手的操作技能、处理偶发情况的应变本领、精确的数据和误差分析。所以,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在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其思维过程其实是物理实验环境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点与认知理论认为的“学习活动的产生是由认识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而不是单纯的由环境刺激决定”这一观点非常相似。众所周知,认知理论适合用于概念和理论学习,那能否把认知理论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呢?本文从物理教师的角度出发,以认知理论的眼光,指出现实物理实验课堂上常见的问题,并基于自己以及前人的经验,讨论了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从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和学生验证实验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了高中基本实验教学模式。
[Abstract]:Physical experi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physics, however perfect theory, only through the test of experiment has meaning, and the experiment process contains abundant physics thought and method. For physical experiments, there are speculative assumptions, flexible thinking and rigorous argumentation from the physical point of view; from the physical method, there are hands-on operation skills, contingency ability to deal with occasional cases, accurate data and error analysis. Therefore, paying attention to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s helpful to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literacy.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completing the experiment, their thinking process is actually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hysical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and the students, which is decid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gnitive subject and the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cognitive theory that "the generation of the learning activity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gnitive subject and the environment." Rather than simply being determined by environmental stimuli, the view is very similar. As we all know, cognitive theory is suitable for conceptual and theoretical learning. Can we apply cognitive theory to experimental teach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hysics teacher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ommon problems in real physics experiment classroo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theory, and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based on his own experience and previous experience. The basic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 of senior high school is expounded from the three angles of student inquiry experiment and student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宝银;;高中物理“探索在前,教材在后”的教学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0期
2 陈永建;;提高高中物理实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12年35期
3 周连英;浅谈普通高中物理的分流教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4 宁纪生;;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35期
5 叶志发;;高中物理解题思维培养[J];教师;2013年36期
6 李成彬;;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27期
7 钟赣萍;;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解题中运用的几点思考[J];理科考试研究;2014年07期
8 朱良宏;;浅议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技巧[J];理科考试研究;2014年11期
9 姚海;;高中物理学习六认真[J];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02期
10 秦霞;;高中物理的“难”是如何形成的[J];中学物理;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军;;浅析高中物理中“黑箱”的辨识方法[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2 王争;;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衔接的一点尝试[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赖小平;;浅谈高中物理课改中渗透科学探究思想的重要性[A];第四届西部十二省(区)市物理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宝山;;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大纲变革的历史回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李祖华;;新课程实施中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状况的调查与启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6 刘家斌;李景鑫;;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路[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汉兵;;浅析高中物理远距离输电[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8 王军茵;;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崔成男;;浅谈高中物理学习方法[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10 刘雄硕;陈锦涛;;普通高中物理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践[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灌云县杨集中学 张长华;浅析如何学好高中物理[N];学知报;2010年
2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高中 冷东霞;浅析如何学好高中物理[N];学知报;2010年
3 西青区王稳庄中学 王琴 卢永红;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五个环节[N];天津教育报;2013年
4 晴隆县第二中学 杨文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能力[N];贵州民族报;2013年
5 义龙新区龙广一中 韦康;怎样让后进生学好高中物理[N];贵州民族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全省高中物理优秀课评比暨经验交流会在溪召开[N];本溪日报;2008年
7 秦安县第二中学 康玉;如何学好高中物理[N];甘肃日报;2009年
8 九江县一中 杨清林;谈谈怎样学好高中物理[N];九江日报;2009年
9 翼城中学校 杨燕清;教师如何让学生轻松学习高中物理[N];山西科技报;2010年
10 莒县安庄中学 胡宗贤;浅谈高中物理的“难”“易”[N];学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佳;高中物理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许静;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杜明荣;高中物理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王焕霞;高中物理内容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的一致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陈庆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条件和实施过程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赵逸庶;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高山;普通高中物理模块课程教学实施调查及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久同;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低参与现象的原因探析及对策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慧慧;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杨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月芳;高中物理教与学难点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高;提高高中物理中等生学业成就的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林海兰;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严雪琴;新课标下高中物理与相关学科内容的衔接与整合[D];苏州大学;2010年
8 聂应才;对高中物理新课程中渗透物理前沿教育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覃朝玲;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会云;探究理念下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93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79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