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乡村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归因的个案考察——当地人的视角及其社会学的后设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8 18:03

  本文选题:乡村教育 + 职业倦怠 ; 参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乡村学校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并不仅仅是个心理学问题,而是有其特殊的社会学根源。根据在一所乡镇农村初中的实地调研发现,从当地人的视角分析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原因,主要有经济收入的参照对比、管理制度的设计缺陷、乡村教育的衰败、教师职业高危险性、岗位胜任力不足等问题。对当地人的视角进行社会学的后设分析,乡村初中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可以看作是在包括时间与空间在内的社会结构性要素以及包括本领恐慌与情感枯竭恐慌在内的个体行动性要素双层夹击下形成的。对于职业倦怠这一社会现象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反思,如可能产生的结构性陷阱与需要层次升级链断裂等问题。从实践层面缓解这一现象,相应的政策举措需要更具系统性、整体性。
[Abstract]:The job burnout of class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 is not only a psychological problem, but a special sociological root.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n a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in a township, it is found that the causes of job burnout of the head teacher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ocal people, including the reference comparison of economic income, the design defect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decline of rural education. The teacher profession high risk, the post competency insufficiency and so on question. Based on the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local perspective, the job burnout of the head teacher i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is analyzed. It can be seen as the double attack of social structural elements including time and space and individual action elements including ability panic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panic. The social phenomenon of job burnout needs further theoretical reflection, such as the possible structural trap and the breaking of the hierarchy of need upgrade chain. From the practical level to alleviate this phenomenon,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measures need to be more systematic and holistic.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6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福宝;;克服职业倦怠 让幸福常驻心间[J];学周刊;2013年24期

2 许燕;王芳;;职业倦怠教师的共同特点[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6年Z4期

3 高霞;;戴着面具和镣铐跳舞——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例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17期

4 赵丽萍;;论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1期

5 张楚卿;;强化四种感觉 告别职业倦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02期

6 吴俊华;;中小学教师自我和谐与职业倦怠相关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贝新华;;远离职业倦怠 加强身心保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讨[J];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8 郝雁丽;;职业倦怠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影响及其消解[J];理论导刊;2012年10期

9 宋俊莲;;农村中小学教师怎样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J];学周刊;2014年13期

10 邢永宏 ,黄青凤;放飞心情,完善自我——谈教师的职业倦怠[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畅;伍新春;;应对方式对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调节作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周宗奎;李晓军;;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仉殿岭;;班主任工作的爱与情[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4 安哲;;专业化对是“80后”班主任的必然要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5 何情熙;;浅谈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贵州卷)[C];2010年

6 赵爱香;;怎样对待有错误的学生[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7 宋连生;;班主任是学生品行的塑造者[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8 何情熙;;浅谈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9 周霞;;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模式[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田赛男;;关于新时期农村班主任工作的思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丰县教师学校 贺百健 西丰县第一中学 王晓燕;如何有效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N];铁岭日报;2007年

2 樟树市临江初中 付小平;消除“职业倦怠” 变压力为动力[N];宜春日报;2007年

3 记者 薛惠娟;中小学教师成职业倦怠高发人群[N];河北日报;2009年

4 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初级中学 沈寿鸿;重燃教师的教育激情[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江苏省宿迁中学 高鹏 马绍森;激发名师的再成长动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张雯婧;教师:我们也得减减负![N];天津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郑莉;中学教师遭遇“职业倦怠”[N];工人日报;2008年

8 记者 李林德;河北省政协委员呼吁为教师“减压”[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江苏省宿迁中学 高鹏;“折腾”有助骨干教师加速成长[N];中国教育报;2014年

10 郑书玲 作者单位 西平完中;更新班主任工作观念的认识与思考[N];驻马店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艳玉;中小学教师职业延迟满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2 徐敬;正念训练降低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D];渤海大学;2017年

3 杨爱君;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玉龙;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沈馨琳;中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状况调查及其关系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6 陈晓怡;中学英语教师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关系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7 付宗菊;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倦怠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刘姝阳;班主任效应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建立及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9 郭Z,

本文编号:2036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036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7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