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3 18:19
【摘要】:问题解决在教与学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各国的重视。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国家在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些国家教材的编写也围绕问题解决设计。我国在新课程改革中也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那么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到底如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社会、学校和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去改变不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就彰显了它的作用,它自然也得到了重视,比较有名的国际比较研究之一,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它关注和测评的是学生是否具备了应对未来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PISA2003中增设了问题解决能力的测量项目,以评估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水平。本论文中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测量就是借鉴PISA2003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框架及McREL中的问题解决等文献而形成的评价指标。本研究是针对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调查,以河南省某中学高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高中物理力和运动专题的内容为知识载体,评价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首先研究者结合高中物理课标对必修1中力和运动模块的要求筛选、改编原始物理问题形成问卷,在问题解决能力文献指标的指导下,建立相应的具体的评价标准。然后运用测验法收集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1.整体来看,高中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水平偏低,其总分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就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各维度而言,其中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强,辨别问题的能力次之,表述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均较弱。2.物理问题解决的各维度与问题解决能力均显著性相关,其中任一维度的水平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低。其中辨别问题与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918,说明辨别问题能力的水平对它的影响优于其他子维度。3.以性别为变量,高二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以学生的物理成绩为变量,高二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与其显著相关。
[Abstract]:The important role of problem-solving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ll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Singapore, Britain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proposed to develop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nd some national textbooks are also designed around problem-solving. In the course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our country also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Well, what is th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ability, what level is it at? what aspects should the society, schools and teachers do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n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ability? Therefore, the evaluation of problem-solving ability has highlighted its role, and naturally it has also been taken seriously. One of the more famous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ies, the,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roject, It focuses on and evaluates whether students have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cope with future life, and whether they can use thes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solve problems in reality. To assess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real-life problems. The measurement of physical problem-solving ability in this paper is an evaluation index based on PISA2003's evaluation framework of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nd McREL's problem-solving. This research is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problem-solving ability, taking the students of the four classes of grade two in a middle school in He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aking the contents of the physics force and the sports topic of the senior middle school as the knowledge carrier. Evaluat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hysical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force and motion module in required course 1, the researcher first adapts the original physics question to form a questionnaire, and establishes the corresponding concrete evaluation standar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literature index of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Then the data are collected by using the test method, and then the data are processed and analyzed.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As a whole, the physics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low, and the total score accords with normal distribution. As far as the dimensions of physics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are concerned,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 is stronger, the ability to distinguish the problem is the second, the ability to express the problem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the physics problem with the physics law are all weak. 2. Each dimension of physical problem-solving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nd the level of each dimension will greatly affect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hysical problem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ability to distinguish the problem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the physical problem is 0.918, which shows that the level of the ability to distinguish the problem has a better effect on it than the other sub-dimensions. Taking gender as the variabl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hysics problem-solving ability of senior two students, and the physics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of senior two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ir physics achievement as variable.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良道,廖洁敏;简论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实质——问题解决心理探索之一[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刘丹;浅谈"问题解决"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3 秦雪梅;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学习”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7期

4 陈招平;李生龙;;以问题解决来推进教学[J];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1期

5 杭海;桂守才;;问题解决式题型设计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01期

6 骆宏;许百华;;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机制的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2期

7 王艳芬;;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10期

8 李征澜;余林;;问题解决教学的制约因素[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王文静;;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年09期

10 韩艳华;;影响物理问题解决的因素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化学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策略初探[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2 袁廷新;扬帆;;化学问题解决策略及其教学[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郭芳芳;姚梅林;;大学生服务性学习与问题解决:课堂投入的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朱炜炜;方德懿;;“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的教学构建与实践[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赵良淙;;解决问题与思考创造[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6 张裕鼎;;问题解决研究的三条路线[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廖伯琴;;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的表征差异及其成因探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刘钊;;信息矛盾情况下的问题解决策略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李晓东;;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解决比较问题的差异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10 马恒增;;谈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侯锦阳 实习生 桂筱婷;南京检方推出“问题解决型”刑检模式[N];南京日报;2012年

2 记者 马波 米哲;在推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N];天津日报;2014年

3 周红军 李学兵;要敢于“重找问题”[N];战士报;2014年

4 记者 王众;找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不断推动改革迈向新阶段[N];菏泽日报;2014年

5 记者 龚哲明;今年实际问题解决率十年来最高[N];宁波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幸福;架起“连心桥”[N];大庆日报;2008年

7 河南省漯河市公安局民警 王秀根;解决难点问题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N];人民公安报;2010年

8 记者燕;做“操作工”不做“抄表工”[N];苏州日报;2010年

9 庄达科;问题解决中心 真解决问题[N];中国石化报;2011年

10 本报评论员;解决问题不走过场[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友霞;高中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祥兆;基于问题提出的数学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任红艳;化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桢;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的表征与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吴鑫德;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思维策略训练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光伟;学生在应用问题解决上的元认知行为表现与信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高文;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裕鼎;问题解决策略迁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丁俊武;基于创新问题解决理论的产品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芳;大班幼儿人际问题解决技能培养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苏雅琴;自我解释在高中物理问题解决中的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谷晓静;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原型促发机制:来自行为学和fMRI的证据[D];西南大学;2015年

4 刘秀屏;初中数学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案例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郭亚男;问题记忆偏好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莫美路;中小学教师的课堂领导方式对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的作用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宋婧;高一学生原始化学问题解决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薛丽芳;化学观念影响化学问题解决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翁美玲;初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表征错误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振;高中生化学问题提出的能力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90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390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3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