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中学生体育锻炼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现状及相互关系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鑫;周广亚;;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交叉滞后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1期
2 张亭亭;康茜;张凤娇;;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年04期
3 周仁会;邓晓铃;;初高中生生活事件对其惧怕否定评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4 边文颖;;对高职学生生活事件的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5 甘雄;朱从书;;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0年08期
6 周芳勤;;贫困大学生消极情绪及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J];黑河学刊;2010年12期
7 赵迎东;于曦;张连娜;;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基于牡丹江市两所高校的调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6期
8 徐竞;王蕾;励业;;高职院校贫困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2年02期
9 金英花;顾颜;赵红姬;史沙沙;张孟玉;崔文香;;吉林省留守青少年生活事件与健康素质关系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6期
10 王晶晶;;消极情感、认知易损性和消极生活事件对青少年抑郁形成的作用[J];才智;2013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末;杨鑫辉;刘燕;;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翠翠;刘衍玲;刘传星;;国内生活事件的研究述评[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郑璐璐;孙晓军;魏华;何青青;郑晓燕;;大学生生活事件、网络成瘾与自我隐瞒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周宗奎;燕路遥;何青青;郑晓燕;;大学生生活事件和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浩;董妍;俞国良;;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消极生活事件应对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姚梅玲;赵悦淑;靳彦琴;;父母职业对中学生生活事件的影响分析[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9 林筱念;张永欣;张笑容;谷传华;田梦潇;;护理专业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韧性、自信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翟紫艳;魏华;郑璐璐;何青青;;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韧性的中介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阳;微小精神创伤不容忽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2 副主任医师 吕国梁;心理致病的三要素[N];中国老年报;2002年
3 赵飞;良好的情绪 健康的基础[N];山西科技报;2004年
4 毕锦云 陈根;谨防“心理危机”[N];甘肃日报;2001年
5 孙时进 刘佳琛;社会压力之下的生存[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郑坚 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恶性肿瘤致病的情志因素(上)[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7 王文;男性健康只是男“性”健康吗[N];医药经济报;2004年
8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主任 袁浩龙;情绪的“零存整取”[N];中国医药报;2001年
9 北京安定医院教授 蔡焯基;丧失感 威胁感 不安全感——致病[N];北京日报;2001年
10 刘华;家有“寄居老人”怎么办[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丽华;生活事件与无望抑郁的风险以及弹性恢复[D];中南大学;2014年
2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李红政;陆军新兵心理状况与生活事件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位东涛;生活事件与神经质影响焦虑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5 陈健;自悯影响无望抑郁的心理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吴俊端;广西白裤瑶聚居地区不同民族人群心理应激状况及环境和遗传影响因素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亭亭;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万铮;生活事件对已婚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熊yN菲;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4 郭倩;基于大学生生活事件的乐观偏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罗雪;护理类中专新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自尊和情感平衡的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6 李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其与生活事件刺激的相关性[D];新乡医学院;2014年
7 杨慧卿;黎族中学生体育锻炼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现状及相互关系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蒋燕宾;大学生正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许莎莎;老年人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翠金;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16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51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