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综合素质评价走向多元录取:统整与超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分析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the multi-element acceptance are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deepening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reform of the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education evaluatio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quality education has given the new connotation and the value expec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In the view of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position, th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the reform of the admission have a new connotation and the value expectation. In the view of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position, th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the reform of the admission have the "dissimil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the overlapping and misplacement of the multiple admission, and the "detuning of the evaluation and the admissio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evaluation and the admission is not related to the situation,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and the harmony and the difference", the instrumental reason "and the value reason" is full of both the negative and the game of the two defeat, the zero and the game of the one-yuan and the positive and the game of mutual benefit. Using the theory of niche theory to evaluate the contradiction, the conflict and the game in the admission, it is a unity of the existing theory. By promo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niche, the correction of the overlap of the niche, the release of the ecological niche tens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fit" of the evaluation and the admission, it is a kind of transcendence to the existing practice.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教学学术性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URSP311A05)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63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林克松;朱德全;;从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城乡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理念变革[J];教育与职业;2012年05期
2 杨九诠;;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与出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2期
3 储朝晖;;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启树;学校教育与社会文化价值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刘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化学生评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余雪莲,李巧针;高等教育专科层次学位的国际比较与设置规律[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4 张家琼;朱德全;;发展性评价视域下“以学评教”的标准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朱磊;;基于综合素质培养意义上的大学生美育探索[J];成人教育;2011年04期
6 李玉琴;;藏族儿童内地学习生活的文化适应研究——对双流县就读的藏族儿童群体的调查[J];中国藏学;2009年03期
7 喻立森;;班主任是“怎样的”一种专业化[J];中国德育;2010年09期
8 江齐里;;论主体性教育思想在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的运用[J];党史文苑;2011年02期
9 姬焕芳;;我国教育目的理想与实践“背离”评析[J];中国电子教育;2004年02期
10 闵建杰;;借鉴ISO9000标准 创新高职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少辉;山东高职教育发展的调查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孙继红;我国区域教育发展状况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方宝红;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钱啸寅;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运行绩效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爱弟;新课程高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亚欣;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个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娟;民办本科院校科研业绩评价及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李育林;做一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琼;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玉;《C程序设计》课程多元评价的研究与实现[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培兵;山东省高校开设沙滩足球课程可行性必要性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孟随;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德全;林克松;;重庆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研究——经济学的视角[J];教育与经济;2010年03期
2 柯春晖;;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教育政策取向和政策制定[J];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3 刘新智;;城乡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市场主体与政府行为[J];改革;2010年05期
4 李雁冰;;论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24期
5 余祖光;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教育部“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项目组;解析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J];中小学管理;2004年06期
2 江西省中考中招改革课题组;李洪平;王海仔;;将综合素质评价引入中招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10期
3 曲天立;;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合理性质疑[J];教学与管理;2006年07期
4 朱福荣;;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5 赵德成;;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7期
6 张爱兰;;构建北京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对话机制[J];中小学管理;2008年02期
7 张远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的反思与对策[J];考试研究;2008年04期
8 林珑;王f^;;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对福建省中小学的个案调查分析[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9年04期
9 朱建军;梁时间;;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8期
10 王永吉;;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培养[J];现代交际;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德安;张跃忠;夏洁;;关于电子信息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周建荣;;重视综合素质评价 发挥评价育人功能[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甘肃卷)[C];2013年
3 邢利红;;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种新方式——基于一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的思考[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4 李志兵;;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5 赵玉敏;;花儿愈香浓——浅谈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点滴收获[A];吉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论文汇编(特等奖)[C];2011年
6 陆伊;;基于胜任力的优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苏州大学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邵泽山;;“四评”同步一体,让每一名学生追求成功[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1)[C];2013年
8 杨眉;关心;;新课改背景下实施东城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A];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新亮;闵佳园;;BP神经网络在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素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化研究与实验——实施德育学分制的研究与实验[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海门中学 顾助东;如何应对综合素质评价遇到的挑战[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实习记者 马小丽;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录取首要条件[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3 孟召华邋曲维东;警惕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走样[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记者 张晓宁;综合素质评价首次纳入中考招生依据[N];铁岭日报;2007年
5 初霞;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启动[N];哈尔滨日报;2008年
6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郑若玲;综合素质评价到底应该怎么评?[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程墨 实习生 罗曼;湖北: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自评互评三七开[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 汪明;综合素质评价操作环节亟须破题[N];中国教育报;2014年
9 ;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建议[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记者 吕扬;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出台[N];陕西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宝红;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莉;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杜芳;学生评语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付小倩;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邢小娟;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白玉珊;基于电子平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祖倩;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研究与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刘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褚佳琦;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9 徐明春;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分析与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琼;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26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522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