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高一学生英语阅读策略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11:45
【摘要】:阅读作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英语学习者必须要掌握的四大语言技能之一。在高考中,对英语阅读的考查占据着相当大一部分比例,因此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外大量研究表明,阅读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同时,阅读策略也是高考中考察的重要项目之一。高一学生处于初高中的衔接阶段,所要求掌握阅读策略的程度较初中阶段又有了更深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师有必要在学生进入高中后,尤其对高一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策略培养。本研究旨在将SBI策略培养模式运用到高一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高一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与教学实验法收集相关数据,用SPSS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来研究以下问题:(1)高一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应用情况是怎样的?(2)目前,英语教师培养高一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情况是怎样的?(3)SBI策略培养模式对高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水平有什么影响?本研究主要通过为期3个月的实习,选取济钢高级中学两个平行班106名高一学生和5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控制班;通过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一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应用情况;同时,在高一选取5位教龄不同的英语教师进行访谈,了解目前英语教师培养高一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情况;在教学实验开始前,对实验班和控制班两个班的学生分别进行了一次实验前测,以检测两个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前测数据得出,两个班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符合实验条件。实验班的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接受SBI策略培养模式的阅读教学,控制班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分别进行了实验后测,将两个班的前测成绩与后测成绩进行了量化分析,以了解SBI策略培养模式对高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发现:(1)大多数高一学生阅读过程中,除了寻读、猜读、略读这三种阅读策略有时使用,其余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阅读策略很少使用;(2)目前,高一教师虽然认可阅读策略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但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很少涉及阅读策略培养,阅读练习课对阅读策略的培养也是浮于表面,并没有深入进行,对于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缺少一套可供参考的模式;(3)通过教学实验以及对所得数据的分析,证实了SBI策略培养模式提高了高一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意识,该培养模式可以使高一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本研究了解了目前高一学生对英语阅读策略应用亟待改善的现状,以及目前高中教师对于培养高一学生英语阅读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这为下一阶段开展阅读策略培养实验奠定了基础。通过教学实验,笔者验证了SBI策略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高一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水平,实验中依据SBI策略培养模式所设计的阅读课教学课例,也可以供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参考借鉴。本研究在实践上可以为高一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进行培养时,提供可供参考的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伟伟;;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English Reading Strategy of Senior Middle School[J];海外英语;2012年04期

2 何静;;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的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3 唐玲;;基于SBI模式的阅读策略培训实验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年01期

4 张君棠;;图式理论与语篇分析理论的探讨——兼谈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5 王保昌;;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实证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6 王冬兰;黄雪祥;;初中英语阅读策略指导的缺失及建议[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年03期

7 张淳;;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年02期

8 李君健;;高中英语阅读策略使用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6期

9 刘开明;王秀萍;;初探“三位一体” 抓好初高中英语衔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7年Z2期

10 张东昌;;策略性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2599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599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2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