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式教学中的教师性别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06:10
【摘要】:本研究立足于教育社会学,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微观视角,采取质性研究,透视了S中学两位化学教师的论证式教学。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将教师的论证式教学行动与教师性别背后的结构联结起来,以教师性别、论证式教学、性别话语的连接为线索,阐述在教学场域中,经由教师性别展现的教学形态。本文主要研究框架如下:绪论阐述本论文研究教师性别的研究缘由和研究意义,提出论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关于教师性别的研究多以宏观视角研究教师的性别意识对教育教学、学生完整人格形成的影响以及教师性别与学生性别交互在学生学业维度上的影响,对影响原因的解释多数是从心理学、脑科学、人格学派出发来解释教师性别群体的行为。研究者以微观视角,从教师性别个体出发,以论证式教学为平面,立足于社会性别理论,尝试揭示教学过程中的性别参与(性别消解或性别维护)及其背后的运作机制。第一章首先对教龄和职称相近而性别不同的两位教师进行生活史的考察,并对他们的论证式教学进行宏观的呈现,展示两位教师基于相同教学内容的论证式教学样态,并尝试搭建以论证式教学为平台的性别分析框架。第二章依据分析框架,展现性别在论证式教学设计、论证策略中扮演参谋者的角色。教师个体性别气质即是性别意识的外在反映,性别气质的形成离不开教师个体社会化过程对性别的型塑,而“性别”作为一种隐匿的存在确实会在某一程度上参与教师的教学决定。第三章G、Z两位教师论证教学的性别话语分析。为深度挖掘教师性别话语中隐藏的秘密,展现性别话语背后统一的规制力,研究者以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为基础,剖析在论证式教学的课堂话语中,教师的论证语言差异,展现性别话语所隐匿的社会性别秩序。第四章透视性别视角下教师的身体实践,教师的身体是性别的实践化表达,在论证教学空间中的教师身体受性别的支配,并且遵从性别的规制,教师的身体实践体现着性别的参与,身体实践在维护教师的性别形象、加深性别表演的同时也无疑复制并再生产性别化规训。第五章论文结语。思想是行动的指路灯,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确实会影响其教学行动,性别视角下的论证式教学确有差异。男性霸权的性别观念下,教师个体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对男女关注的不平衡,进而导致女生在教育机会的中更显乏力。本文期望通过对论证式教学的性别关照,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能够关注到性别意识对教育教学的潜在的影响,有效规避性别规制,并且倡导教师形成“双性化”的性别新认识,真正促使学生个体的自我实现。
【图文】:
绪论0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对科学以及科学教育认识的深入,在课堂略教学的呼声才逐渐多了起来。Driver邋(1994)认为,“论证”是方法,是认知的基础?。Newton、Driver邋(1999)视论证为科学的的核心就是论证,如果学生要准确理解科学,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论证引入科学课堂之中?。根据图尔敏(Stephen邋Toulmin)对学论证指这样一种活动:在一个组织或者团队中,就某一论题开明主张,并且利用科学方法收集并给出支持主张的证据、运用科、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主张、证据之间的关系、最终达成一定条件的活动?。也就是说科学论证旨在说服他人的证据以及基于证据的据图尔敏(Toulmin)论证模式(简称TAP模式,见图1),论证式、监控和论证理论为基础,这里采用王星乔、米广春关于论证式成果。如下图逡逑
逦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逦逡逑(二)论证结构隐现的性别气质逡逑从两位教师的论证教学结构设计来看,G老师的论证式教学设计是:“实验逡逑结果导向型的论证策略”,Z老师的论证式教学设计是“开放、质疑、解释的过程逡逑型的论证策略”。逡逑“实验结果导向型的论证策略”可以理解为是由一条主线串联式的通向实验逡逑结果的论证策略。通过对多组证据逐个论证、肯否,最终确定一个证据,并且运逡逑用该证据展开实验,基于实验结果分析最终目标的达成,G老师的论证教学设计逡逑就是符合这一过程。在本研究案例中,论证的主题是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逡逑以下图示比较明晰的揭示了G老师的论证式教学设计。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8
本文编号:2662927
【图文】:
绪论0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对科学以及科学教育认识的深入,在课堂略教学的呼声才逐渐多了起来。Driver邋(1994)认为,“论证”是方法,是认知的基础?。Newton、Driver邋(1999)视论证为科学的的核心就是论证,如果学生要准确理解科学,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论证引入科学课堂之中?。根据图尔敏(Stephen邋Toulmin)对学论证指这样一种活动:在一个组织或者团队中,就某一论题开明主张,并且利用科学方法收集并给出支持主张的证据、运用科、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主张、证据之间的关系、最终达成一定条件的活动?。也就是说科学论证旨在说服他人的证据以及基于证据的据图尔敏(Toulmin)论证模式(简称TAP模式,见图1),论证式、监控和论证理论为基础,这里采用王星乔、米广春关于论证式成果。如下图逡逑
逦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逦逡逑(二)论证结构隐现的性别气质逡逑从两位教师的论证教学结构设计来看,G老师的论证式教学设计是:“实验逡逑结果导向型的论证策略”,Z老师的论证式教学设计是“开放、质疑、解释的过程逡逑型的论证策略”。逡逑“实验结果导向型的论证策略”可以理解为是由一条主线串联式的通向实验逡逑结果的论证策略。通过对多组证据逐个论证、肯否,最终确定一个证据,并且运逡逑用该证据展开实验,基于实验结果分析最终目标的达成,G老师的论证教学设计逡逑就是符合这一过程。在本研究案例中,论证的主题是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逡逑以下图示比较明晰的揭示了G老师的论证式教学设计。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子云;徐蓉;;小学教师对学生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及启示[J];学理论;2015年24期
2 王云峰;田一;;小学学生与教师性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大规模学业质量监测的多水平模型[J];教师教育研究;2015年04期
3 林丽萍;曹汉斌;;小学教师队伍中的性别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年06期
4 陆千惠;陈志伟;;初中生社会性科学议题论证能力与科学知识观研究[J];生物学通报;2014年04期
5 王姣莉;;教师性别与课堂提问——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录像的文化人类学阐释[J];教育导刊;2014年01期
6 胡振京;;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现状、影响与对策[J];人民教育;2013年Z1期
7 薛海平;陈向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12年06期
8 杜爱慧;;论证式教学在理科教育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9 杜爱慧;;论证式教学:一种有效的探究教学模式[J];教育导刊;2011年09期
10 潘瑶珍;;科学教育中的论证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肖巍;;“社会性别”概念研究新倾向[N];中国妇女报;2013年
本文编号:2662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6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