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隐性教育的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12:25
【摘要】: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的养成是人们自身发展和逐步融入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环境的基本需求,也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基本需求,而教育则是满足这一需求的主要方式。学校教育是人们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养成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对个人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法治观念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教育部根据我国基础教育情况和青少年成长需求在《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课程基础上进行改革与优化后形成的一门全新的思想政治课程。到目前为止,隐性教育在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研究深度和应用效果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隐性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的方法,来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隐性教育的运用。通过查阅国内外学者关于隐性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研究文献,确定本文研究方向与基本框架。首先阐述隐性教育的内涵,点出其内隐性、渗透性、平等性、灵活性、愉悦性、持久性等特征。隐性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发挥着陶冶情操、认知导向、规范行为、塑造人格的功能。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中运用隐性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问题如教育模式和内容单一,教育效果不明显,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协调性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隐性教育的对策,一是在制度上为隐性教育创造条件等措施来适应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环境变化;二是营造和谐隐性教育环境;三是提高隐性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宁;;隐性教育在思政工作中的运用[J];教育评论;2015年10期

2 田萍;胡立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隐性教育方法的实施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09期

3 龙春霞;;隐性教育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契合性[J];教学与管理;2015年12期

4 袁强;;学校场域中的隐性教育歧视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12期

5 黎可;;刍议加强初中教学管理几个途径[J];现代交际;2013年07期

6 刘学武;;如何开展《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J];教学与管理;2013年20期

7 邓建平;;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隐性教育生成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02期

8 周宏伟;谢钢;;“90后”大学生隐性教育途径创新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3年02期

9 朱淑秀;;从“隔岸观火”到“身临其境”——对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年32期

10 姚素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1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万雅茜;隐性教育视域下初中生传统美德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2 李晓洵;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3 吴丽萍;新时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4 王发举;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新探[D];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

5 李国辉;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论析[D];吉林大学;2017年

6 赵晓龙;隐性教育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

7 龚先进;初中思想品德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赵潘潘;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63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63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2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