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安全素养测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04:16
【摘要】:安全是生命之源、幸福之本。学生安全素养的提高是全民族安全素养提高的关键和基础。开展中学生安全素养测评,对于准确把握中学生安全素养现状,诊断分析中学生安全素养差异情况和问题,提升学校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教育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大量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学生安全素养内涵及构成要素进行深入剖析,构建了中学生安全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并研制中学生安全素养测评工具。在此基础上,运用测评工具对中学生安全素养进行测评,从整体和内部差异两方面描述分析了中学生的安全素养状况。并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探究影响中学生安全素养的因素。本研究认为,中学生安全素养由三个要素构成: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能力。其中,安全意识包括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他人意识;安全知识包括法律知识和公共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包括安全防范能力和应对处置能力。依据测评指标体系,中学生安全素养测评工具由安全意识测评量表、安全知识测评试题和安全能力测评量表等组成。测评结果显示:(1)测评样本安全素养整体达到中等水平,其中安全知识达到良好水平;(2)农村地区中学生的安全素养水平较低;(3)公立学校学生安全素养水平要显著高于民办学校;(4)男生的安全素养水平较低,尤其是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5)非独生子女有较强的应对处置能力;(6)父母亲学历较低学生的安全素养水平较低;(7)性别和学校类型会对中学生的安全素养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指出,提高中学生安全素养,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注重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培养;第二,加强农村地区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农村地区安全教育实效性;第三,多管齐下,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与管理,切实提高民办学校安全工作水平;第四,关注男生安全素养培养;第五,发挥家庭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安全素养水平的提高。
【图文】:
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之后处于稳定阶段;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研究者从 2014 年开始关注核心素从 2016 年开始急速增长;关于“安全素养”的研究一直处于增长状态,总体研究较少;就“安全素质”的研究而言,其处于不稳定状态,从 2000 年到 2015 年处于状态,2015-2016 年间研究成果数量快速增长,于 2016 年达到第一个高峰,从 20到 2017 年呈现急速下降趋势。
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力维度的均值为 79.60,中学生在该维度得分一般,,达中等水平表 3-8 中学生安全素养总体均值安全素养 安全意识 安全知识 安全能原值 百分制 原值 百分制 原值 79.90 37.99 79.15 10.07 83.92 31.84 9.66 6.03 1.33 4.3均值,SD 为标准差(下同)计分析发现,3.98%的学生安全素养测评不及格;处于及格水平等水平阶段的学生占 33.96%;处于良好水平阶段的学生占 37.的学生占 14.95%。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7.4
本文编号:2700829
【图文】:
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之后处于稳定阶段;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研究者从 2014 年开始关注核心素从 2016 年开始急速增长;关于“安全素养”的研究一直处于增长状态,总体研究较少;就“安全素质”的研究而言,其处于不稳定状态,从 2000 年到 2015 年处于状态,2015-2016 年间研究成果数量快速增长,于 2016 年达到第一个高峰,从 20到 2017 年呈现急速下降趋势。
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力维度的均值为 79.60,中学生在该维度得分一般,,达中等水平表 3-8 中学生安全素养总体均值安全素养 安全意识 安全知识 安全能原值 百分制 原值 百分制 原值 79.90 37.99 79.15 10.07 83.92 31.84 9.66 6.03 1.33 4.3均值,SD 为标准差(下同)计分析发现,3.98%的学生安全素养测评不及格;处于及格水平等水平阶段的学生占 33.96%;处于良好水平阶段的学生占 37.的学生占 14.95%。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燕翔;肖宝华;;谈小学教师安全素养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4年06期
2 宁玉文;高东怀;许浩;沈霞娟;;军校研究生信息安全素养测量与培养[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年05期
3 韩标;刘再起;黄学永;;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4 赵雪;;关于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17期
5 徐文闻;马治国;;生命安全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形成路径及教育建议[J];教育科学;2013年01期
6 杨振英;万秋一;;军队人员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年02期
7 刘阳阳;刘何清;何昌富;;基于多级物元分析的企业职工安全素质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12期
8 陆锦冲;王金刚;袁雄军;;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素质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年35期
9 衣庆泳;;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现状调查述评[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25期
10 罗力;;国民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2700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700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