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教育大数据支撑下“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建构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30 11:21
【摘要】:大数据尤其是教育大数据支撑和改变教学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教学发展深度融合创新的产物。基于大数据的自动感知、获取并分析,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决策。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在当前“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依托教育大数据分析平台,设计出基于教育大数据分析的“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并以此模式结合课题研究指导实践教学,目的是探索研究此模式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对学生课堂学习提供针对性指导,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研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1.文献调研法。主要对国内外教育大数据支撑下“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教育大数据支撑下“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涵义及特征,并与传统“以学定教”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然后通过阅读文献,对教学模式的概念进行细化界定。2.实践研究法。主要参考美国乔伊斯和威尔两位学者所提出的教学模式构成要素,从理论基础、实现条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分析教育大数据支撑下“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构成。然后根据构成要素构建教育大数据支撑下“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设计图,并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实现条件、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四个维度。3.问卷调查法。主要是从学生基本情况、课程学习情况、课程学习效果及满意度等方面来分析确认教学模式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及策略安排。结合胶州十中初中英语教学,借助云平台,依据教育大数据支撑下“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本研究主要成果为教育大数据支撑下“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和教师备课案例、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可以复制和移植,帮助更多的老师在教育大数据支撑下开展进行教育教学。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把知识点切片并附着于不同的问题当中,是有效汇聚教育大数据的基础。2.作为信息时代的当代中学生,使用移动学习工具进行学习具有天然的优势。3.教育大数据支撑下“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师在课前推送的前测题的知识点覆盖面,重点是教师根据系统数据“知此知彼”后,课堂生产的教学智慧和策略。4.通过对学生、教师的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四个维度上有明显提升。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34;G633.41
【图文】:

流程图,教学模式,各环节,流程图


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可以只对部分学生讲或者面向全体学生做简单讲解,重点可以逡逑对知识体系的梳理上。“会学不教”的意思是,如果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基本上可逡逑握全部知识,那么教师就可以不用直接讲解知识点,教师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陪逡逑,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习题,组织小组讨论或者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不逡逑惯上。逡逑3.邋3教育大数据支撑下“以学定教”教学模式逡逑3.3.1教育大数据支撑下“以学定教”教学模式概念逡逑根据上述文中设计原则和参考原有“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主要思想,尤其是乔逡逑斯和威尔的教学模式理论,设计出了教育大数据支撑下“以学定教”教学模式。下逡逑将围绕此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教育大数据支撑下“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各环节逡逑程图为:逡逑一

音标


(2)词汇学习逡逑英语词汇学习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当然也需要不断反复地进行巩固和训练。逡逑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往往就是单纯地通过反复听写来巩固词汇,那是非常逡逑枯燥和无味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倦感和抵触。宝瓶收妖、群英争霸、吃火锅、单词逡逑汉堡、虎口拔牙、成功营救等多个小游戏被嵌入了优学派学习平台中。教师可以通过逡逑游戏教学法,充分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胜心,让学生在过关、竞赛等活动逡逑中不知不觉的实现了对词汇进行反复训练。逡逑图4-3宝瓶收妖和群英争霸逡逑(3)句子学习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现民;王榴卉;唐斯斯;;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模式与政策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9期

2 郑燕林;柳海民;;大数据在美国教育评价中的应用路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7期

3 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4 顾小清;郑隆威;简菁;;获取教育大数据:基于xAPI规范对学习经历数据的获取与共享[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5 徐鹏;王以宁;刘艳华;张海;;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美国《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解读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06期

6 陆t

本文编号:2735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735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b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