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区中学非体育教师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邯郸市区中学非体育教师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追求“健康”是新世纪所有人的时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改善和提高,经济收入增加,对体育消费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劳务消费支出,近年来已经逐步成为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教师从事的是基础教育,思想紧贴社会的脉搏。中学教育是青少年教育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学教师作为这个教育阶段的主导者,承受着很大的脑力劳动强度和精神压力。他们参与锻炼和体育消费的状况直接反映出他们的健康状况,从而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激情,同时也带动着周围群体,尤其对青少年体育生活和体育消费方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而,研究中学教师体育消费问题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以邯郸市区中学非体育教师的体育消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邯郸市中学非体育教师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消费情况以及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邯郸市中学非体育教师体育消费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有利引导和督促中学教师自觉参加体育活动,树立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念,同时为建立起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邯郸市中学教师对体育锻炼增进健康观点很认同,体育消费意识总体较高,消费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2.体育消费的结构以实物型为主,参与型为辅,总体在观赏型体育消费上投入较少。男女教师体育消费结构各有特点,在购买体育运动服装、鞋帽类所占比重最大。3.体育消费水平总体不高。男性教师体育消费水平高于女性教师,但差异不大;随着年龄的增加体育消费水平存在两头高中间低的基本趋势,消费水平最高的年龄段为50岁以上人群。4.邯郸市中学教师对以后投入更多体育消费的热情是比较高的。5.影响邯郸市中学教师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因素、“闲暇时间”因素和“体育消费环境”因素。
【关键词】:邯郸市区 中学非体育教师 体育消费 现状分析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 国内研究现状14-17
- 1.2.1 有关体育消费的研究14-15
- 1.2.2 有关中学教师体育锻炼或消费方面的研究15-17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7-21
- 2.1 研究对象17
- 2.2 研究方法17-21
- 2.2.1 文献资料法17
- 2.2.2 问卷调查法17-19
- 2.2.3 访谈法19
- 2.2.4 数据统计法19
- 2.2.5 逻辑分析法19-21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21-37
- 3.1 邯郸市区中学教师基本情况及健康状况分析21-22
- 3.1.1 邯郸市区中学教师基本情况21
- 3.1.2 邯郸市区中学教师健康状况21-22
- 3.2 邯郸市区中学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2-25
- 3.2.1 邯郸市区中学教师自身及学校对体育锻炼的态度22-23
- 3.2.2 邯郸市区中学教师体育锻炼的频度23-24
- 3.2.3 邯郸市区中学教师体育锻炼的场所24-25
- 3.2.4 邯郸市区中学教师体育锻炼的形式25
- 3.3 邯郸市区中学教师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5-34
- 3.3.1 邯郸市区中学教师体育消费的意识25-26
- 3.3.2 邯郸市区中学教师体育消费的动机26-28
- 3.3.3 邯郸市区中学教师体育消费结构28-30
- 3.3.4 邯郸市中学教师体育消费的水平30-33
- 3.3.5 邯郸市区中学教师体育消费满意程度的调查分析33
- 3.3.6 邯郸市区中学教师对体育消费预期投入的愿望调查33-34
- 3.4 影响邯郸市区中学教师体育消费因素的调查与分析34-37
- 3.4.1 影响邯郸市区中学教师体育消费的制约因素34-35
- 3.4.2 影响邯郸市区中学教师体育消费的促进因素35
- 3.4.3 影响邯郸市区中学教师体育消费因素总结35-37
- 结论与建议37-39
- 结论37
- 建议37-39
- 参考文献39-43
- 附录43-49
- 附录A43-47
- 附录B47-49
- 后记(含致谢)49-5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友训;朱卫东;;采取研修形式 培养高素质中学教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05期
2 郭兆宏;中学教师计算机机试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3 司文娟;;提高中学教师素质的几点思考[J];教学研究;2000年02期
4 ;1995年与2000年职业中学教师学历比较[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12期
5 王为民;我省江南片部分中学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李玉才,祝淑媛,杨钰侠,刘超;略论提高中学教师素质的必要性[J];宿州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7 宫火良;杨易;;中学教师成就动机现状的研究与测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1年03期
8 常文萃;浅谈中学教师的计算机素养[J];教学与管理;2001年06期
9 张彪;谈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J];教学与管理;2001年10期
10 王惠东;中学教师管理策略浅谈[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豆海聪;;中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孙丽丽;韩威;;中学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探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田新柱;;中学教师如何促进自我专业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4 田新柱;;中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六点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5 朱广荣;王兴军;;关于北京市中学教师提供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意向的调查与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贾晓波;;中学教师工作特征与工作倦怠的结构模型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宋兴举;;青少年与网络[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8 刘敏芳;;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关系问卷的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沛;陈淑娟;;中学教师工作胜任特征模型的初步建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10 夏国良;;“开放 自主 相融”——萧山中学教师发展制度解析[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吕丽华;于言良看望慰问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N];朝阳日报;2013年
2 张会香;郑州:商业人才需求大 中学教师吃香[N];中国人事报;2007年
3 实习记者 祁梦竹邋通讯员 李永晖 记者 陈红梅;从外地引进“双高”中学教师两百名[N];北京日报;2007年
4 记者 禹媚 通讯员 张宝辉;市一中物理科组一老师 成为我市首位“正高”中学教师[N];中山日报;2010年
5 孙国荣 记者 付宇;违规补课中学教师将调转到乡镇缺编学校[N];牡丹江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鲜晓荻;中学教师中级职称可由县级机构评定[N];贵阳日报;2011年
7 记者 顾亦来;中学教师压力大 抑郁内心难释放[N];嘉兴日报;2011年
8 记者 万君;陈强会见台湾中学教师参访团[N];陕西日报;2013年
9 江 强;谁来为中学教师“减负”[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吴晓红;26名中学教师当上教授[N];苏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翟小宁;中学教师能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陈列;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李彦花;中学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陈丽萍;中学教师生存状态及改进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远路;西南民族地区中学教师工作胜任力主要构成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慧君;中学教师物理教学科研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鸣;广州市中学教师胜任特征初探[D];暨南大学;2007年
2 韩雪;中学教师激励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殷璐璐;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蒋旭;基于需要分析的中学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回俊松;吉林省中学教师工作满足感相关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路涛;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学教师的待遇与生活状况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7 刘兴发;城市薄弱中学教师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喻冰洁;中学教师差异性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忠光;中学教师的知识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许p,
本文编号:280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80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