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基于家国情怀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09:33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教育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而面对这一时代特征,各国都在努力增强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将中学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紧密结合,既是国家国民素质教育战略的需要,也是历史学科教育本质的必然体现。本文基于家国情怀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研究,在对家国情怀的来源和内涵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并结合当代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况,分析了目前家国情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来指导实践。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第二部分为家国情怀的历史来源,通过对古代我们家国一体模式对国人家国情怀的影响,阐释家国情怀应具有的现代社会内涵。第三部分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从在核心素养中的地位、2017年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中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三方面,论述了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第四部分为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办法,指出目前家国情怀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并以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为例,在具体案例中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实施提供具体办法。第五部分为结语,对全文进行高度总结,再次强调家国情怀教育的当代价值。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33.5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核心素养
        (二) 家国情怀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家国情怀的历史由来
    第一节 家国一体
    第二节 家国情怀的内涵
        一、家国情怀的现代社会内涵
        二、2017年课标要求下的家国情怀
        三、家国情怀的水平划分
第二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第一节 家国情怀在核心素养中的地位
    第二节 2017年最新历史课程标准的家国情怀要求
        一、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
        二、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第三章 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第一节 当前中学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教育现实境遇——以滨河学校为例
        一、学情状况
        二、教学状况
    第二节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方法
        一、高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的素材来源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施策略
    第三节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评价
        一、评课法
        二、谈话法
        三、观察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汉国;;浅议21世纪以来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年10期

2 张俭平;;例谈培养高中学生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年08期

3 边国权;;更新本体性知识 减少教材部分内容的结构性缺陷——以高中历史人民版“辛亥革命”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年11期

4 蔡建生;;科学准确合理恰当的史学评价与历史学科素养的培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许国庆;;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初探[J];文教资料;2010年35期

6 李惠军;;行者有疆思无涯——回看30年杏坛旧事与心路片段[J];基础教育课程;2009年04期

7 赵克礼;;“育人为本”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年08期

8 傅林;20世纪西方新史学范式对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9 王剑;美国中国近代史观的展现及其他——关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的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孔繁刚;;谈谈历史教学中的时代感[J];历史教学;199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71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871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9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