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
本文关键词: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
更多相关文章: 高考改革 价值取向 统筹兼顾 公平公正 人尽其才
【摘要】: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启幕,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备受瞩目。从价值取向上审视,本次改革从突出国家需要、强调政府主导和注重协同运作上彰显了统筹兼顾的国家立场;从注重实质公平、实施分类考试和加强监管与问责上回应了公平公正的社会诉求;从灵活选择考试内容、推行多元化评价和实施双轨录取上凸显了人尽其才的个人关切。深刻认识和准确理解改革在价值取向上的创新,有利于加深对改革旨趣的洞见,也有益于助推改革的深化发展。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高考改革 价值取向 统筹兼顾 公平公正 人尽其才
【基金】:重庆市“两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之资助成果
【分类号】:G632.474
【正文快照】: 高考招生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其改革是推进整个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引领当前考试招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从这个《意见》中可以看出,高考改革始终贯穿“国家—社会—个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谷振宇;;录取制度:高考改革的关键[J];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04期
2 张們;;高考改革的目标模式与推进策略[J];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振宇;查晓虎;;高等教育促进正向社会流动的策略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吴凤姣;沈本良;;基于学生选择视角的中美大学招生制度比较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年04期
3 刘兰芳;刘沛林;;湖南省高考改革的回顾与反思[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乐毅;;简论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改革路径与模式选择[J];江苏高教;2014年02期
5 赵淑梅;;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14年05期
6 袁小鹏;;积极探索推进综合评价 突破高考制度改革瓶颈[J];湖北招生考试;2014年03期
7 吴鹏森;;中国高考改革新思路[J];探索与争鸣;2013年04期
8 胡纵宇;毛建平;;双轨制高考改革的难点思考与展望[J];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10期
9 厉浩;邵夫林;李珊;;学校招生多序列平行志愿匹配方法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12期
10 肖教燎;;普通高校自主招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想与实践——以江西省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S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小玲;人力资本视角下的高考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妤妤;我国高校大类招生方式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莫永生;广西东兰初三学生教育分流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李瑞书;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D];西南大学;2012年
4 朱茹华;从教育分流意向看我国农村初中教育分流现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翟玉霞;新泰市翟镇农村初中教育分流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慧霞;农村初三学生教育分流意向问题调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曹烨;从美国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看教育分流[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郭远;新加坡基础教育分流研究—从教育机会平等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陶帆;农村初中毕业生分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全局观[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刘海峰;;高考改革的思路、原则与政策建议[J];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3 傅维利;;我国高考改革的困境、出路及新方案设计[J];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4 臧铁军;;新高考改革的六项原则[J];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5 王义遒;;高等教育多样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11期
6 刘海峰;高考与录取制度改革的教育与社会视角[J];中国教师;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金科;高考能力考查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两难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3 靳书启;减负·高考改革与大众化教育[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11期
4 裴世柏;高考内容改革浅议[J];教育评论;2000年03期
5 周远清;深化高考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J];人民教育;2000年12期
6 程岭红,王振勇;素质教育与高考改革[J];教育探索;2000年11期
7 翟伟;龙门难越?!──“过来人”看高考[J];思维与智慧;2000年06期
8 ;高考改革需要改革会考[J];教学与管理;2000年12期
9 周远清;实现高考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19期
10 蒋国华;高考改革四策[J];中小学管理;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世晔;冯伯麟;;高考改革社会调查[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朱华山;朱金陵;冯用军;;高考作为大规模测验实践中的公平与效率探究——以云南高考30年历程为例[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刘海峰;;高考改革:公平为首还是效率优先?[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4 钱钟;;实践是高考改革的试金石[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5 黄锦章;;广东高考改革初探[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6 戴家干;;公正公平,高考改革任重而道远[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7 桑自澍;;我国高考改革的几个成果[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王极盛;;高考成功规律的探讨——论心理素质在高考中的作用[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9 袁寅生;邵桥珠;;理性认识高考应如何改革——兼与宋晓梦先生商榷[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谢开润;;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策略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戴家干;高考要改革而非“革命”[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 范华关;明晰高考改革最终方向[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覃红霞;高考与素质教育水火不相容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熊丙奇;高考不再“性命交关”之后[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徐光木;高考,你三十而立了吗[N];法制日报;2007年
6 叶雷;高考改革须坚持四大原则[N];法制日报;2007年
7 朱振国;高考应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指挥棒”[N];光明日报;2007年
8 杨绍福;高考改革方案应通过讨论达成共识[N];光明日报;2007年
9 郭之纯;高考改革不能简单地“一变多”[N];工人日报;2006年
10 志灵;高考改革:别脱离公平性空谈素质考核[N];解放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和生;高考公平问题的伦理审视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李峻;我国高考政策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后雄;我国高考政策的公平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耀萍;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吴根洲;高考效度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周楠;公共政策过程理论视阈下中国异地高考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刘清华;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廖元锡;新课程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对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延朝;我国高考改革预期目标实现及其偏离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丽;春季高考的理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晓丹;1977年恢复高考政策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红兵;试论我国高考改革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于忠英;借鉴科举智慧 推进高考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程玲;近五年(2010-2014)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必修内容)量化统计研究(除上海卷外)[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胡春艳;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内容整合[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姚红艳;基于云南省高考地理试题分析的教学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程莉霏;2010-2014年高考福建生物卷的评价与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付艳明;分析高考物理试题以提高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教学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51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651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