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主体的学校课程转化途径——以台湾一所初中为例
本文关键词:教师为主体的学校课程转化途径——以台湾一所初中为例
【摘要】:本研究之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台湾的初中在发展校本课程的历程中,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转化情形,以及所遭遇的困境。研究发现,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带动学校整体发展;自下而上的课程转化可以带动科际整合、教师协作与专业成长;自下而上的课程转化仰赖学校环境的支持。另外,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转化面临了教师专业知能不足,学校例行事务繁重,以及人亡政息的疑虑等困境。本研究建议学校的课程转化可借鉴案例学校的经验,教育管理者亦应针对学校例行事务过于繁重的现况提出具体的解决之策。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课程转化 校本课程 质性研究 案例研究
【分类号】:G632.3
【正文快照】: 一、引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先进国家和地区为了因应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以及迈向21世纪国际间日益剧烈的竞争,陆续推动教育改革。台湾的九年一贯课程1便是源自于此趋势。九年一贯政策主张课程松绑,强调校本课程的精神,希望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课程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芸;搭建课程平台 深化课程改革[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陶水龙;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平台的搭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02期
3 崔延亮;王同军;;基于开放教育课程平台学生选课引导系统的设计[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7期
4 贾慧峰;;浅议全球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课程平台建设[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年11期
5 黄忠;穆俊鹏;;构建教育信息化课程平台 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年01期
6 潘新民;;“云课程”:特征、意义与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12期
7 帅晓华;喻会;;数字化课程平台体系架构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何瑾;吴敬;刘润华;;浅谈学校网络课程平台的应用[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6年05期
9 刘凤英;杨建锋;;例谈精品课程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08期
10 姚志强;王秋;;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秀良;周金球;刘洋;李文辉;邱文艳;;构建后勤院校信息基础课程平台的研究与实践[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门鹏;谢百治;王莹;;网络课程体系架构的设计开发[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晓娣 徐亨通;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主干课程建设成效多多[N];科技日报;2010年
2 娄骏;“精确教学”提升教学质量[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唐景莉;共享课程:突破时空和身份限制[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中国驻英国使馆教育处 蔡弘;英国版“慕课”平台正式启动[N];中国教育报;2013年
5 上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最好的网上课程与最无奈的学习选择[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范绪锋;从“教学型”到“研究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通讯员 周炜;国产网络公开课能否“一课风行”[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校长 何晓文;“六个百分百”助推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斌;基于微课程教研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陈珍珍;高中数学微课程的选材与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唐金萍;微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丹;校本课程的传承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圆月;生态视角下网络课程中的互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6 蔡雪莲;基于精品课程平台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红宇;自助式网络课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海洁;校本课程实施与管理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9 苏志强;基于Web挖掘的教育信息处理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莉;基于Moodle平台的《教师领导力》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55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855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