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社区居民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20:23

  本文关键词:社区居民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区居民 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设置


【摘要】:在全球国际化、多元化和信息化为时代特征的当今世界,跨文化交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国民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依据跨文化交际理论,界定了社区居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围绕社区居民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课程设置,提出了课程目标,设计原则和课程内容,并提出了适用于社区居民的立体课程实施方法。
【作者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
【关键词】社区居民 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设置
【基金】:北京市朝阳区“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教育国际化发展行动研究”,编号为AKA1251001
【分类号】:G77
【正文快照】: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其深度和广度已超越历史上任何时期,不同层面的跨文化交流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重要选题。中国正在由“本土型国家”转变为“国际型国家”(李宇明,2010),“国际型国家”意味着人们更广泛地对外交往,深入地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潘崇X;;英语专业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设置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谢美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刍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24期

3 王小凤;肖旭华;;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7期

5 李宇明;;中国外语规划的若干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鲁子问;;国民外宣:国民跨文化能力促进国家形象建设的有效路径[J];学习论坛;2012年05期

7 张巨武;;国际化大都市视域下市民外语素质提升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丽慧;;跨文化外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缺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2 韦冬雪;;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应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3 吕煦;;外语教育中的母语文化与中国英语[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孔琳琳;论口语交际中的英汉文化差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代唯良;浅论英语文化与英语教学的互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杨东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张素娣;;论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失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祝秋利;;当前外语国情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9 祝秋利;;重视外语教育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江世勇;论从理想的交际到跨文化交际[J];成都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艳;;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外语教学改革——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余汉华;;多媒体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刘丹丹;郭锡华;朱瑶;;SLA理论指导下的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设计[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倩;外语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冯新华;大学英语教师个人通识教育信念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蔡亮;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的服务型英语学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彭云鹏;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赵剑宏;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赵芳;“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9 曾小珊;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隐性课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跨文化敏感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丁慧琴;口语交际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敏芝;中学英语教学中英语谚语与文化教学:跨文化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满满;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双向文化导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超;当前小学生英语文化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静;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文化学习现状的调查[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曾真;论即时聊天软件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赵婷;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康志鹏;高中英语文化测试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卓勤;交际文化习得途径对比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颖;;论国际旅游与国家形象的塑造[J];东南亚纵横;2009年09期

2 康莉,李艳,高松晖;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深层障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张巨武;长孙馥蓉;;新升本院校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创新[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9期

4 王毅敏;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英语情境教学[J];外语教学;2003年02期

5 许力生;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谈规约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1期

6 黄若妤;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0年02期

7 张肖莹,李天贤;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机助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2年02期

8 陈岩;文化理解能力——21世纪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9 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10期

10 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西安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康志祥;[N];西安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东;高师体育课课程设置初探[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施俊;对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若干思考[J];咸宁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3 周尚义;传授系统理论 讲求学练结合——《文献学》课程设置刍论[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张毅刚;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现代技能开发;2003年10期

5 汪晓琳,李海青;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整合[J];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周宇轩;通过课程设置的研究 探讨我院培养高素质毕业生的途径[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余丽琳;对高校“大平台”教学模式中课程设置的探讨[J];高教探索;2005年04期

8 李湘蓉;湖南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0期

9 刘青琬;;浅论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兼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关铁云;李冬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综述[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铁鹰;;最好的知识是学以致用的知识——谈我校外语系课程设置中《报刊选读》与《文学选读》的比重问题[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2 葛铁鹰;;最好的知识是学以致用的知识——谈我校外语系课程设置中《报刊选读》与《文学选读》的比重问题[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3 王伶俐;李芳;;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李林会;李琳;;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樊印海;赵宏革;朱景伟;;优化课程设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A];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雷玉双;;打字课的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实践[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许宗Y,

本文编号:1063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063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b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