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中婴儿早期游戏的发生与家长支持
发布时间:2017-10-21 20:07
本文关键词:家庭环境中婴儿早期游戏的发生与家长支持
【摘要】:婴儿游戏特别是家庭亲子游戏对婴儿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以及未来游戏力的获得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对一名婴儿从出生至1岁的游戏行为进行纵向跟踪,并在分析婴儿游戏行为和尊重婴儿游戏兴趣的基础上展开亲子游戏互动,共获得游戏记录321次,其中婴儿自发探究和游戏163次,成人支持后的亲子游戏119次,婴儿向抚养者主动发起的亲子游戏39次。结果发现1岁以内婴儿的自发游戏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为:以物体运动为对象的观察游戏、以玩具为中介的动作练习游戏、躲藏游戏和假想游戏。婴儿的动作发展与认知发展是影响其游戏发展和类型分化的重要个体因素。婴儿游戏类型的分化常常伴随关键动作技能的掌握,除婴儿发展的里程碑式动作外,上下肢动作"扔"和"踢"对婴儿游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认知发展是婴儿游戏发展的催化剂,伴随着婴儿对自我作为活动主体意识的发生,在出生后的第九个月婴儿的游戏出现了质的变化,观察游戏骤然减少,大量自发的动作练习游戏及躲藏游戏开始出现,并迅速占据婴儿游戏的主导地位。成人对婴儿亲子游戏的支持包括玩具材料的提供、游戏兴趣的延伸、游戏范式的提供及对婴儿共同游戏意愿的配合等方面。6、7个月以前是成人支持的高峰时期,随着婴儿自身游戏能力的获得与提高,成人的支持逐渐减少,婴儿自发的亲子游戏逐渐增多,并从被动的参与者向主动的发起者过渡。早期亲子游戏中蕴含的符号化行为为婴儿后期亲子假想游戏中假装行为及互动模式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婴儿将这些符号"图式"内化、整合,最终创造出自己的游戏图式。随着婴儿走、跑等能力的获得及游戏发起能力的进一步成熟,婴儿会较多地发起亲子追逐和躲藏游戏,独自游戏能力及游戏中的复杂象征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婴儿游戏 亲子游戏 亲子互动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美吉姆早期教育研究基金”项目“中国0~3岁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编号:600114)
【分类号】:G78
【正文快照】: 婴儿亲子游戏通常表现为婴儿与成人以玩具或物品为中介,即“以物为中介的协同活动”。[1]它是婴儿期家庭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衡量婴儿早期家庭教育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有研究运用0~3岁婴儿家庭环境评定量表(Home Observation for Measurement of the Environment),对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仁富;眉目传情——婴儿期儿童心理教养一法[J];学前教育;1994年Z2期
2 刘乃杰;;如何处理孩子发脾气[J];父母必读;1990年03期
3 赵洁;养育聪明健康的宝宝,从抚触开始[J];启蒙(0-7岁);2004年07期
4 李天义;李普霞;;用音乐和婴儿沟通[J];父母必读;2013年03期
5 曼语;;自由玩耍,最好的成长[J];父母必读;2012年07期
6 多啦A梦;;“宝宝”的昵称应适时而止[J];家庭之友(爱侣);2011年04期
7 刘华;;儿童书写的发展阶段[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2年05期
8 刘心武;;养从抚起[J];晚报文萃;2007年19期
9 刘心武;;养育要落实在“抚”字上[J];家庭.育儿;2007年07期
10 顾瑾;;诱导婴儿说话十法[J];药物与人;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1075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07502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