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特殊儿童教育——对X机构六名特殊儿童个案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社会排斥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特殊儿童教育——对X机构六名特殊儿童个案的分析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政府倡导并推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模式,借助国际先进的融合理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模式。事实上,特殊儿童作为最特殊的弱势群体之一,他们在社会中受到了一定的排斥,教育的公平和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时常被排斥在社会普通教育计划之外。文章基于X机构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情况的分析,在社会排斥视角下探讨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尝试通过"社会排斥互动框架"深入分析教育体制、社会文化、社会网络三个维度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影响与作用。依据特殊儿童的需求,在特殊儿童教育中介入社会工作服务,改善特殊儿童的教育环境,建构特殊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发现在特殊儿童教育中,"增能—融合互动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特殊儿童的社会排斥。在社会工作的介入中实现增能,有效促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
【关键词】: 特殊儿童 社会排斥 社会工作介入
【分类号】:C916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对特殊儿童而言,在一所对象来源单一,且以隔离、分类为特征的特殊学校里,对他们的社会融合是不利的。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推行的“随班就读”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特殊教育模式,但在我国教育界却并未得到较好的推广。在一些人心目中,教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应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琳;张艳妮;;社会排斥理论与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安栋;;适用性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增权理论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11期
3 秦小峰;;“场域”视角下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农民互动行为分析——以X机构的发展项目为例[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年03期
4 朱佳妮,姚莉萍,陈超翰;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学校范围内社会支持现状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5期
5 刘斌志;;论特殊教育中社会工作支持服务的拓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6期
6 陆玉林;张羽;;我国城市弱势青少年群体增权问题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琳华;;运用专业社会工作解决和预防农村赌博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9期
2 李磊;;大学生对弱势青少年群体态度的调查研究——兼论弱势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冯军芳;田昊然;;试论小组工作在辅导员工作专业化中的优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4 吴静;;运用团体社会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巫兰英;;论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李祥专;;人口老龄化下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蚌埠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7 郭景萍;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8 魏爽;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自我成长小组”模式初探[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9 杨荣;;功能与角色:中加社会工作者比较——以社区发展为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黄淑敏;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德;;社会参与:构建老年资本的重要途径——以一个微观社会学的视角[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二[C];2006年
2 李瑞德;;社会参与:构建老年资本的重要途径——以一个微观社会学的视角[A];第八届亚洲/大洋洲地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大会“积极老龄化”中文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3 王瑞华;;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企业社会工作探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耀明;;外展社会工作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的实践分析——以漳州市救助中心外展行动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莹;;危机干预模式对受灾者的个案介入——以漳州市救助管理工作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耀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的老年人机构照顾[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原野;;老年社会服务研究[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8 彭何芬;陈浩;;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谈老年人丧偶和危机干预——对一家庭悲剧个案的反思[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冯宁;;农村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基于社会工作的视角[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席小华;;论司法社会工作介入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必要性[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刚义;政治文明与法律服务的社会化[D];吉林大学;2004年
2 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姬雄华;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秦钠;中日都市社区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5 李太斌;治理理念下的政府和社会伙伴关系构建[D];上海大学;2007年
6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7 卢爱国;使社区和谐起来: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津慧;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9 陈涛;转型期城市社区自治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赵茜;改制与生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飞;西部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工作的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希哲;困境与出路[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孙士博;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匡纯清;城市低收入社区构建学习型社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牛立然;我国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芳辉;政府视野下的孤残儿童融入社会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胡军平;社会工作者与义务工作者的良性互动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张胜芝;城市高龄老人社区照护服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杨云革;上访群体的社会工作介入及其反思[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银;唐斌尧;宋月萍;;社区就业女性的增权问题研究: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5期
2 王庆林;贾敬;;贫困与反贫困的社会学分析——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3 景晓芬;“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2期
4 唐钧;;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从克服贫困到消除社会排斥[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5 徐艳;青年居民社区参与的状况及影响因素——一个城乡比较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1年05期
6 周林刚;社会排斥理论与残疾人问题研究[J];青年研究;2003年05期
7 吴理财;论贫困文化(上)[J];社会;2001年08期
8 周林刚;论社会排斥[J];社会;2004年03期
9 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观察;2004年01期
10 唐咏;;中国增权理论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家;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敏;;在夹缝中生存:被社会排斥的城市流动知青[J];青年探索;2005年06期
2 任云霞;;在社会排斥视阈下研究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3 万宝英;;农民工弱势地位的社会学分析——基于社会排斥的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4 陈庆滨;;社会排斥视角下的“新失业群体”现象研究[J];青年研究;2006年07期
5 申自玉;;农民工遭社会排斥的原因探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涂薇;余嘉元;;国外心理学视角下的社会排斥研究综述[J];池州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王益宇;汪敏生;;社区教育:解决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的有效途径[J];成人教育;2008年04期
8 韩佳宏;;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研究综述[J];铜仁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钟涛;吴国清;;社会排斥与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城市融入[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方巍;;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方巍;;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文佳;柴彦威;申悦;;基于活动-移动时空可达性的城市社会公平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杨慧;;从社区社会工作视角看艾滋病的社会排斥问题[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彭华民;;就业制度排斥下的人际关系:疏离或融合?——以天津秋风里新贫穷社群为例[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年
5 杜立;;转型期的社会分层与未成年人弱势群体[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6 方巍;;社会弱势群体与社会稳定——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视角的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杜立;;转型期的社会分层与未成年人弱势群体[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大可;;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台湾的闽籍“大陆新娘”群体研究[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彭何芬;;社区建设应“里仁为美”——论和谐社会里的道德社区建设[A];浙江省社会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静水;国际家庭日:面对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卢周来;比贫困更可怕的是社会排斥[N];西部时报;2006年
3 孙立平;社会中的门槛与排斥[N];经济观察报;2004年
4 童大焕;解决农民的“权利贫困”才是根本[N];中国商报;2004年
5 马国川;从中央党校老板班看熟人社会[N];市场报;2006年
6 青连斌;和谐社会:中国新主题[N];北京日报;2005年
7 王石川等;关注中产阶层的成长[N];东方早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缪毅容;市民生活满意度高[N];解放日报;2003年
9 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鹰;社会团结必须深化人群交往[N];南方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银平均;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D];南开大学;2006年
2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苏春艳;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D];上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丁维;社会宽容表象下的社会排斥泰国同性恋亚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吴穷;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胡丁维;社会宽容与社会排斥双重建构的泰国同性恋亚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吴德群;广西区职业流动过程中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毛凤彦;目前我国城市贫困家庭住房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6 章娟;城市农民工的社会排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胡杰成;社会排斥与生活适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静敏;城镇女性就业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9 庾泳;同性恋人群的生存状况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尹玫岚;第二代农民工择偶标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94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094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