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梁启超的“父亲角色”为视角看当代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
发布时间:2017-10-26 02:12
本文关键词:以梁启超的“父亲角色”为视角看当代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
【摘要】:父亲角色具有“动态性”和“多维性”。一方面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一位合格的父亲被要求扮演各种角色,然而,从“男耕女织”到“男主外,女主内”,经济角色仍然是大众对父亲身份的主要理解;另一方面父亲角色涉及对社会、文化、教育、伦理等意义的理解,受社会现实、思维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的支配。当代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父亲成为社会变迁中的边际人,传统的父权思想成为历史积淀渗入人格之中,而新的文化观念接踵而至,父亲又无法吸收新思想的内涵,新旧文化交织在一起,矛盾重重,同时面对“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独生子女”等现象,父亲感到自身的不足而陷入了失范状态。20世纪初,面对社会转型困境,梁启超“淬旧补新”、“化合中西”,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文化系统,这套系统不仅包涵了梁启超对中西文明、传统文化的理解,而且提出了国民人格改造理论,这套系统成为梁启超实施家庭教育的基础,也是梁启超“父亲角色”的重要思想背景,在此基础上梁启超树立了“中西合璧”父亲新形象。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第一部分,介绍父亲角色、家庭教育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部分,首先分析梁启超“父亲角色”的背景。社会方面:政治经济上小农经济破产、思想上各种社会思潮兴起、家庭关系上封建家庭制的没落;个人方面:梁启超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中西学功底。继而提炼出梁启超的“父亲角色”的内容,包括:物质上的支持者、生活中的朋友、道德品质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导师、心灵的治疗师。最后,通过对梁启超“父亲角色”的探讨归纳出梁启超“父亲角色”的意义,包括超越古代父权教育、吸纳西学的近代家庭教育先驱两个方面。第三部分,探讨梁启超“父亲角色”的现代意义。首先分析当代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误区,继而以梁启超的父亲角色为视角,总结梁启超的“父亲角色”对当代父亲的启示。
【关键词】:父亲角色 梁启超 家庭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一)研究缘起7-8
- (二)研究现状8-10
- 1.关于父亲角色的研究8-9
- 2.关于梁启超“父亲角色”的研究9-10
- (三)研究方法10
- 1.文献法分析法10
- 2.个案研究法10
- 3.比较研究法10
- (四)研究意义10-11
- 1.学术意义10
- 2.现实意义10-11
- 一、概念界定11-12
- (一)父亲角色11
- (二)家庭教育11-12
- (三)父亲角色与家庭教育12
- 二、梁启超的“父亲角色”12-25
- (一)梁启超“父亲角色”的背景12-16
- 1.社会背景12-15
- 2.个人背景15-16
- (二)梁启超“父亲角色”的内容16-21
- 1.物质上的支持者17
- 2.生活中的朋友17-18
- 3.道德品质上的指引者18-19
- 4.学习上的导师19-20
- 5.心灵的治疗师20-21
- (三)梁启超“父亲角色”的意义21-25
- 1.超越传统,对古代父权教育的反叛21-23
- 2.融汇中西,近代家庭教育的先驱23-25
- 三、当代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25-37
- (一)当代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误区25-31
- 1.父亲角色单一25-27
- 2.专制的教育者27-29
- 3.人文教育的缺失29-31
- (1)对健全人格的忽视29-30
- (2)情感交流的匮乏,对心理关注的缺失30-31
- (二)梁启超的“父亲角色”对当代父亲的启示31-37
- 1.更新父亲“超我”观念,树立“平等”的父子观32-34
- 2.明确父亲角色,积极参与家庭生活34-35
- 3.学习教育知识,承担父亲责任35-37
- 参考文献37-43
- 致谢43-44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惠娟;;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中的品格教育思想初探[J];才智;2011年11期
2 卢清,曾彬;对当前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现象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叶存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述微[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4 赵越智;梁启超教育思想论略[J];求是学刊;1995年02期
5 晏红;梁启超家风育英才[J];少年儿童研究;2005年04期
6 李兰生;21世纪初上海幼儿家庭教育的矛盾及化解[J];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7 杨晓梅;梁启超的教育思想研究[J];学术交流;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1096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09654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