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聋生道德判断的发展特点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中聋生道德判断的发展特点研究
【摘要】:道德判断是运用已有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对道德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评价和选择的心理过程。道德与法律一样,都是调节人的行为的方式。但是道德与法律不同,其实行不是靠强制手段,而是靠舆论、传播、说服、教育、示范、内化和自我调节。长期以来,,我国德育研究中对道德判断问题缺乏应用研究,在道德判断实践中,教师缺少可参考的道德判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道德教育效率。在当前社会面临道德危机的今天,重新审视道德判断的相关研究更具时代意义。 大多数研究者普遍研究的是普校学生道德判断发展的状况,认为其道德判断发展的研究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但是聋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难道不应该让我们更加关注吗?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难道就真的很健全吗?由于他们自身听觉障碍势必会让其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聋生道德判断的发展特点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此背景下,对初中聋生的道德判断展开研究应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对初中聋生道德判断的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初中聋生道德发展水平以及初中聋生道德判断的特点,为初中聋生的道德判断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研究采用测验法,对初中聋生及普通学校初中生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和特点进行了调查,考虑到初中聋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在道德判断发展水平的测量上,采用杨银兴(1987)参照Rest等人所编之确定问题测验原问卷的缩简本中三个较容易了解的故事为测验内容而编制成的一套客观且可以具体施测的测量工具——社会问题意见调查问卷。该测验意在探讨初中聋生对每一个问题在其决定时的重要性来评定,推论其道德判断阶段。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普生道德判断能力明显好于聋生道德判断能力,聋生群体与普生群体在道德判断能力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各年级初中聋生与普校学生道德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是极其显著的。2.七、八、九年级聋生处在道德判断发展的第二阶段,并且呈现缓慢的发展状态,具有不确定性,缓慢性,并且各年级不存在显著差异。七年级普生处在道德判断发展的第三阶段,八、九年级处在道德判断发展的第四阶段。并且各年级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3.听力受损程度影响聋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中度聋生处于道德判断水平的低级阶段,而轻度聋生的道德判断水平相对较高。初中聋生性别上不存在差异。
【关键词】:初中聋生 道德 道德判断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10-21
- 一、 研究背景10-11
- 二、 研究意义11
- (一) 理论意义11
- (二) 实践意义11
- 三、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11-14
- (一)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1-12
- (二)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2-13
- (三) 莱斯特的道德发展理论13
- (四) 吉利根的关怀道德理论13-14
- 四、 道德判断的相关研究14-19
- (一) 道德判断的研究方法14-15
- (二) 普通学生道德判断的发展研究15-18
- (三) 聋生道德判断的发展研究18-19
- 五、 以往研究不足及本研究创新之处19
- 六、 概念界定19-21
- (一) 初中聋生19-20
- (二) 道德20
- (三) 道德判断20-21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21-25
- 一、 研究对象21
- 二、 研究方法与材料21-24
- (一) 测验法21-22
- (二) 测验工具22-24
- 三、 研究程序24
- 四、 数据处理24-25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25-30
- 一、 初中聋生与普校初中生道德判断发展水平的比较25-28
- (一) 聋生、普生在道德判断内容选择上的特点25-26
- (二) 两类学生各年级道德判断能力所处阶段的发展状况26-27
- (三) 聋生群体与普生群体道德判断能力比较27
- (四) 各年级聋生与普生的道德判断比较27-28
- 二、 聋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特点28-29
- (一) 聋生各年级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28
- (二) 中度和轻度聋生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特点28-29
- (三) 聋生男同学和聋生女同学在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特点29
- 三、 普生各年级道德判断能力的比较29-30
- (一) 普生各年级的道德判断能力差异29
- (二) 普校男生、女生道德判断能力差异29-30
- 第四部分 讨论30-33
- 一、 聋校、普校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存在差异30-31
- 二、 初中聋生道德判断的发展特点31-33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33-39
- 一、 结论33
- 二、 建议33-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3
- 附录43-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莉;陈芳;傅朝晖;;聋生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2 杨韶刚;;从道德阶段理论到道德类型理论——西方道德认知理论的最新发展研究[J];教育导刊;2007年04期
3 杨韶刚,吴慧红;确定问题测验与道德心理的结构成分探析[J];教育科学;2004年06期
4 李伯黍;;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研究阶段报告(下)[J];山西教育科研通讯;1984年04期
5 熊文芬;;德育别忽视了对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8年02期
6 刘颖;;聋生道德发展特点及其对聋校德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4期
7 刘怡;;聋生道德体验障碍及其对策[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王宪清;;10—14岁儿童道德判断特点的初步探讨[J];辽宁师院学报;1980年02期
9 扶长青;;詹姆斯·莱斯特限定问题测验述评[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年05期
10 丁芳;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银红;道德规范教育与人的道德主体性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马晓冬;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的发展及其与道德行为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江爱民;网络时代中学生道德判断力研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冯正强;在活动道德教育中提高中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彭蕾;中小学生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发展现状及二者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丽;论初中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付慧欣;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对其助人倾向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8 樊宏宇;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俊玲;高中聋生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及内隐认知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丹;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07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10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