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权女性:晚清民国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
[Abstract]:1904-1915 was the peak of the compilation of women's textbook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but there were not many kinds and subjects in the period of 1904-1915. Textbooks for girls' primary schools were mainly compil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focusing on self-cultivation, national language, bamboo slips, family affairs and arithmetic. Textbooks for women's secondary schools focused on compili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erms of arithmetic, algebra, geometry, chemistry, physics, physiology, minerals, and animals. Plants are dominant. The enlightenment demands of women's textbooks are mainly embodied in the empowerment of the right to women's education, the right to self-development, the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work and the right to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urpassing some advanced intellectuals' thoughts on women's and women's education at that time. Because the authors are all male, the female textbook presents the ideal female image which accords with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standard of the man,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woman in the new era, which is a kind of empowerment of the other rather than the self-empowerment based on the Noumenon of women's life. However, women's textbooks can advoc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life paradigm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mother of the nation" and "female national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natural human rights, which is of grea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百年中国教科书启蒙诉求研究”(DAA100187)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浙江知识分子与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发展研究”(编号:12JCJY14YB)
【分类号】:G7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美秀;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丹尼斯·劳顿;吴棠;;课程设置的两大类理论[J];外国教育资料;198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楚爱华;《醒世姻缘传》中父权秩序的倾覆[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贺金茹;;从笑语“婴儿”到哭泣的“宁姑”——男权社会女性失语化与柔弱化的悲剧历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3 许发民;徐光华;;罪刑法定视野下的禁止类推之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侯杰;傅懿;;女性主体性的媒体言说——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日报》专刊《妇女界》的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王传满;女性历史的解构与重建——论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女权探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仓林忠;1840-1949年中国社会性质商榷[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7 陈文联;;关于《新青年》对妇女问题探索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8 章礼强;新解“调控说”——对“需要干预说”的扬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张彦;《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陈晓芳;;198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虹;;高校学报编辑的素质结构分析[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许永勤;;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黄芳;;从chinois词条的编纂看《新小罗贝尔词典2007》的几点编纂失误之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定泰;郭明惠;;双语词典前言浅议[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慧洁;;上海著名绅商经元善与经正女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阎广芬;;中外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8 何晓佑;;信息时代工业设计教育发展走向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奉公;;建设科技创新网络促进中部崛起[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8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体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心玲;对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运动员村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宇卿;经营者集中反垄断规制的效率抗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晓郛;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体信息公开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慧敏;聚众犯罪主体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瑞粉;《现代汉语词典》程度副词配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薇;乐平市初中校长教学领导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67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246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