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家庭美育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6年11期
2 吕雯慧;;从家训看近代家庭教育中知识观的变迁[J];教育评论;2012年05期
3 夏滟洲;;“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蒋梦麟;;个人之价值与教育之关系[J];教育;2010年07期
5 张良才;;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现实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6期
6 齐辉,胡琴娥;近代精英家庭教育的嬗变[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7 崔荣华;梁启超的家教之道[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佘双好;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探析——从家训看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罗国萍;中国近代美育的发展[J];学术研究;1996年06期
10 刘月琴,王雨萍;试论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莫小红;席勒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育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季瑾;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启动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韩丽娟;《礼记》中的礼乐教化美育思想与儒家审美人格的建构[D];山东大学;2012年
4 邢红静;梁启超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丛坤赤;林语堂生活美学观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9 南钢;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47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2647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