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莫尔夫妇家庭学校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启示
本文关键词:美国莫尔夫妇家庭学校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家庭学校(Homeschooling),一般是指学生脱离了学校的学习环境,在父母的陪伴下,以家为学习环境进行的学习活动。美国学者普莱斯(Preiss)对家庭学校的定义较为权威,他认为家庭学校教育是一种由家长或者监护人自行履行孩子基础教育权利的教育可替代形式。由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迟速不一、个性兴趣千差万别,标准化、大一统的正规学校教育难以适应儿童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家庭学校教育可以克服这一弊端,因材施教,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从美国莫尔夫妇的角度入手,总结家庭学校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希冀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特别是家庭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一定借鉴,同时也为我国教育研究者研究家庭学校提供参考。雷蒙德·莫尔(Ramond.S.Moore)与其妻多萝西·莫尔(Dorothy.N.Moore)是世界知名的教育家,他们参与家庭学校教育已经五十多年的时间。雷蒙德·莫尔改组高校,建立了非常成功的勤工俭学项目,而多萝西·莫尔作为世界级的课程和阅读的权威博士,在家庭学校教育方面成绩斐然,他们同是儿童专家,共同创立现代家庭学校教育。本文分七章进行探讨、论述和分析。第一章介绍了莫尔夫妇的生平及其教育活动,简要介绍了莫尔夫妇的家庭学校教育研究成果;第二章探讨了莫尔夫妇家庭学校形成的背景以及产生的原因;第三章主要阐述了莫尔夫妇家庭学校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教育观,其课程观为重视文化课课程、家庭手工工作课程、社区服务课程以及健康课程的传授;教学观为重视阅读、唱歌、游戏等教学方式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儿童观为提倡儿童不要过早地接受正式教育,强调易迟不易早的教育;学习观为将文化课学习、手工工作和家庭社区服务结合起来,重视纪律和规则,并强调把温暖与爱伴随学习的全过程;第四章总结了莫尔夫妇家庭学校教育思想实践经验;第五章介绍了家庭学校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第六章以案例的形式对莫尔夫妇家庭学校教育思想进行分析;第七章总结了莫尔夫妇家庭学校教育思想对我国家庭学校教育的启示,包括构建专业化的交流平台;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并加强监管;建立支持家庭学校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开发家庭学校教育资源,延伸实践空间;少一点应试教育,多几分人文关怀;尊重、鼓励多样化的自主探索。全文系统地研究了莫尔夫妇的家庭学校教育思想,一方面增进了我们对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我国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莫尔夫妇 家庭学校 教育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5
- 第一章 生平及教育活动15-19
- 1.1 雷蒙德·莫尔简介15
- 1.2 多萝西·莫尔简介15
- 1.3 莫尔夫妇教育著作15-16
- 1.4 创办莫尔学院16-17
- 1.5 莫尔基金会17-19
- 第二章 创办家庭学校的背景和原因19-24
- 2.1 创办家庭学校的背景19-22
- 2.1.1 社会政治背景19
- 2.1.2 社会经济背景19-20
- 2.1.3 社会文化背景20-21
- 2.1.4 教育背景21-22
- 2.2 创办家庭学校的原因22-24
- 2.2.1 儿童身心发展成熟的需要22
- 2.2.2 维护宗教信仰的需要22
- 2.2.3 学校教学质量下降22-24
- 第三章 家庭学校的教育观24-37
- 3.1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24-25
- 3.1.1 心理学基础---儿童认知发展理论24
- 3.1.2 哲学基础---进步主义教育哲学24-25
- 3.2 课程观25-29
- 3.2.1 文化课课程25-26
- 3.2.2 家庭手工课程26
- 3.2.3 社区服务课程26
- 3.2.4 健康课程标准26-29
- 3.3 教学观29-30
- 3.3.1 阅读29
- 3.3.2 唱歌29
- 3.3.3 游戏29-30
- 3.3.4 兴趣培养30
- 3.4 儿童观30-34
- 3.4.1 儿童过早进入学校学习的弊端30-31
- 3.4.2 家长对儿童过早进入学校学习的错误认识31
- 3.4.3 宜迟不宜早的教育31-32
- 3.4.4 案例分析: 超级宝贝天才计划失败的启示32-34
- 3.5 学习观34-37
- 3.5.1 将文化课学习、手工工作和家庭社区服务结合起来34
- 3.5.2 温暖与爱伴随学习的全过程34
- 3.5.3 遵守纪律与规则34-36
- 3.5.4 避免对同龄人的依赖36-37
- 第四章 家庭学校的教育实践37-46
- 4.1 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37-38
- 4.1.1 明确教学目的37
- 4.1.2 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37-38
- 4.2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38-39
- 4.2.1 家庭教学资源38
- 4.2.2 社区教学资源38
- 4.2.3 自然界教学资源38-39
- 4.3 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39-42
- 4.3.1 阅读书籍39
- 4.3.2 有意义的对话39
- 4.3.3 兴趣引导39-42
- 4.4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42-43
- 4.5 个性化教学计划43
- 4.6 父母对家庭学校的不同做法43-46
- 4.6.1 父母对家庭学校的错误做法43-44
- 4.6.2 家庭学校中父母正确做法44
- 4.6.3 疲惫不堪的家庭学校44-46
- 第五章 家庭学校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46-50
- 5.1 家庭学校教育思想的特点46-48
- 5.1.1 注重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46
- 5.1.2 提倡不要过早进入学校学习46-47
- 5.1.3 强调儿童的阅读活动47
- 5.1.4 重视家庭手工工作、社区服务和学习的平衡47-48
- 5.1.5 注重兴趣、自由和探索48
- 5.2 家庭学校教育思想的影响48-50
- 5.2.1 扩大家庭学校规模48-49
- 5.2.2 提升家庭学校的教育质量49
- 5.2.3 促进儿童社会化49-50
- 第六章 家庭学校典型案例分析50-59
- 6.1 教育自己孩子的案例50-51
- 6.2 克里斯汀在家上学的案例51-53
- 6.3 莫尔夫妇对父母的建议53-59
- 6.3.1 帮助孩子建立强大而稳定的价值体系的建议53-54
- 6.3.2 提高家庭学校教育的效益的建议54-56
- 6.3.3 鼓励孩子的学术准备的建议56-57
- 6.3.4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能的建议57-59
- 第七章 对我国家庭学校教育的启示59-68
- 7.1 我国家庭学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59-63
- 7.1.1 我国家庭学校教育现状59-60
- 7.1.2 我国家庭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60-63
- 7.2 莫尔夫妇家庭学校教育思想的启示63-68
- 7.2.1 构建专业化的交流平台63
- 7.2.2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并加强监管63-64
- 7.2.3 建立支持家庭学校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64-65
- 7.2.4 开发家庭学校教育资源,延伸实践空间65-66
- 7.2.5 少一点应试教育,多几分人文关怀66
- 7.2.6 尊重、鼓励多样化的自主探索66-68
- 结束语68-69
- 参考文献69-74
- 致谢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启光;当代美国家庭学校教育运动的学术研究与政策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2 高秦伟;;美国“在家教育”的合宪性及其法律规制[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3 吴文前;;美国“家庭学校”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4 李雨锦;;家庭学校:美国基础教育的新亮点[J];教学与管理;2006年33期
5 赵立芹;美国教育新趋势:在家上学[J];上海教育;2004年09期
6 李东影;;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李伟言;;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复兴、现状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8 王佳佳;王文倩;;美国“在家上学”现象动因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9 彭虹斌;;美国儿童在家上学合法化演变历程与现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年01期
10 易大东;王庆安;;1968年“黄金危机”和“美国世纪”的衰退[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亦非;[N];中国妇女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云艳;美国家庭学校教育之父—约翰·霍尔特家庭学校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栾玉杰;不同利益群体影响下的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玲;美国的家庭学校教育运动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闫伟荣;美国家庭学校的研究及其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5 艾军婷;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社会学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武佳美;美国家庭学校的运作与质量保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莫尔夫妇家庭学校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285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