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农民工”的思想现状、影响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农民工”的思想现状、影响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继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之后,中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社会群体——“大学生农民工”。他们的工资待遇和生存条件几乎和农民工无异,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们产生了消极的思想心理。本文在阐述大学生农民工消极思想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消极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并针对大学生农民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农民工本人应如何作为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访谈,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大学生农民工”思想现状进行研究。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导论。第二部分在界定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农民工进行界定,并分析了大学生农民工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第三部分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农民工的思想现状。第四、五部分分别研究了大学生农民工消极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第六部分针对大学生农民工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国家、社会、高校及大学生农民工个人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农民工 思想现状 影响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2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导论11-14
- 1.1 选题的背景11
- 1.2 选题的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12
- 1.2.2 实践意义12
- 1.3 研究方法12-14
- 2 “大学生农民工”的界定、产生原因及特点14-20
- 2.1 农民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14-15
- 2.1.1 农民工的界定14
- 2.1.2 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14-15
- 2.2 “大学生农民工”的界定15
- 2.3 “大学生农民工”产生的原因15-19
- 2.3.1 我国教育体系的偏差15-16
- 2.3.2 缺乏政策激励16-17
- 2.3.3 思想观念滞后17-18
- 2.3.4 就业时受到歧视18-19
- 2.4 “大学生农民工”的特点19-20
- 2.4.1 身份是农民工19
- 2.4.2 薪酬、待遇较低19
- 2.4.3 需要层次较高19-20
- 3 “大学生农民工”的思想现状20-25
- 3.1 “大学生农民工”思想现状中的积极方面20-21
- 3.1.1 对建设新农村充满信心20
- 3.1.2 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20
- 3.1.3 摆脱了狭隘的小农意识的羁绊20
- 3.1.4 打破了传统的家庭意识的禁锢20-21
- 3.2 “大学生农民工”思想现状中的消极方面21-25
- 3.2.1 “大学生农民工”出现心理危机21-22
- 3.2.2 “大学生农民工”幸福感缺失22-23
- 3.2.3 “大学生农民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缺失23-25
- 4 “大学生农民工”思想现状中消极方面产生的原因25-30
- 4.1 “大学生农民工”出现心理危机的原因25-27
- 4.1.1 经济贫困是“大学生农民工”产生心理危机的根本原因25
- 4.1.2 人格上存在缺陷是“大学生农民工”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25-26
- 4.1.3 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是“大学生农民工”产生心理问题的间接原因26-27
- 4.2 “大学生农民工”缺少幸福感的原因27-28
- 4.2.1 个人因素27
- 4.2.2 家庭因素27
- 4.2.3 社会因素27-28
- 4.3 “大学生农民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缺失的原因28-30
- 4.3.1 现代大众传媒的影响28
- 4.3.2 腐败现象的影响28
- 4.3.3 市场经济的影响28-29
- 4.3.4 贫富差距的影响29-30
- 5 “大学生农民工”思想现状产生的影响30-35
- 5.1 “大学生农民工”思想现状积极方面产生的影响30-31
- 5.1.1 有利于新农村经济建设30
- 5.1.2 有利于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30
- 5.1.3 有利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30-31
- 5.2 “大学生农民工”思想现状消极方面产生的影响31-35
- 5.2.1 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31-32
- 5.2.2 影响社会的公平32-33
- 5.2.3 影响家庭的和睦33
- 5.2.4 影响社会的稳定33-35
- 6 “大学生农民工”思想状况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35-44
- 6.1 国家方面35-38
- 6.1.1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35
- 6.1.2 实施适当的优惠政策,解决就业问题35-36
- 6.1.3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36
- 6.1.4 加强法制建设,保障“大学生农民工”的利益36-37
- 6.1.5 采取各种办法,扶持职业教育37-38
- 6.2 社会方面38-39
- 6.2.1 促进“大学生农民工”理想就业38
- 6.2.2 关心“大学生农民工”38
- 6.2.3 对“大学生农民工”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38-39
- 6.3 高校方面39-41
- 6.3.1 加强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40
- 6.3.2 面向社会需要进行课程改革40-41
- 6.3.3 加强“预就业”指导41
- 6.4 个人方面41-44
- 6.4.1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竞争力41-42
- 6.4.2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42
- 6.4.3 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42-43
- 6.4.4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升幸福感43-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附录49-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波;;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樊泓池;王贵新;樊磊;;多元化社会分层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与重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宋妍;;大学生幸福感的缺失与培养[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王国兴;;倾斜的梦想——被称为“大学生农民工”的背后[J];中国就业;2011年03期
5 吴细玲;谢松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缺失与建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7 杨金平;;解决好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以促进新农村建设[J];市场论坛;2010年04期
8 肖云刚;;试论“预就业”模式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14期
9 杨邦勇;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苏利荣;;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及其出路[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汤耀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农民工”的思想现状、影响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289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