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幼儿父亲参与教养与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相关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 22:46
父亲作为幼儿生活中重要的性别角色榜样,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选取石家庄市长安区某幼儿园268名4-6岁幼儿及其父亲作为研究对象,对父亲基本情况及父亲参与教养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薛祎凌编制的儿童性别角色问卷测量幼儿的性别角色倾向。在研究中进一步探讨父亲参与教养与幼儿性别角色发展之间的关系,探寻有针对性的促进父亲参与教养与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策略,并得出以下结论:1、父亲参与教养的总体状况良好,但父亲参与教养各维度中生活照顾维度水平仍有待提高。2、父亲参与教养在幼儿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均无显著差异,但父亲的不同文化程度会对父亲参与教养的水平产生影响,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父亲其参与教养的各维度均值越高。3、在4-6岁幼儿中,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四种性别角色倾向的个体均存在,各比例分布较为均匀,且绝大多数的幼儿都表现了与自身性别相符的性别倾向。4、不同性别幼儿的M分与F分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且男孩的M分均值显著高于女孩的M分均值,女孩的F分均值显著高于男孩的F分均值,进一步说明4-6岁幼儿的性别角色发展总体趋向与自身性别相符。独生与否对于男孩的女性化特质水平有显...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性别分工的演变
(二)幼儿时期是性别角色形成的初始时期
(三)父亲是幼儿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参与者
二、概念界定
(一)幼儿性别角色倾向
(二)父亲参与教养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幼儿性别角色的研究
(二)关于父亲参与教养的研究
(三)关于父亲参与教养与幼儿性别角色关系的研究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一、生态系统理论
二、性别图式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法
(三)访谈法
二、研究工具
(一)父亲参与教养问卷
(二)儿童性别角色问卷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程序
(一)被试
(二)培训主试
(三)预调查
(四)正式施测
(五)数据统计分析
(六)访谈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4-6岁幼儿父亲参与教养状况
(一)父亲参与教养的描述性统计
(二)不同年级幼儿父亲参与教养的差异
(三)不同性别幼儿父亲参与教养的差异
(四)不同学历父亲参与教养的差异
二、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状况
(一)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的分类统计
(二)不同性别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的差异
(三)不同年级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的差异
(四)独生与否情况下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的差异
三、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的影响
(一)父亲参与教养与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的相关性
(二)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的回归分析
第四章 原因讨论
一、父亲参与教养自身建构失衡,负向影响幼儿性别角色
(一)生活照顾显著影响幼儿性别角色发展,但参与水平较低
(二)规则教导方式失当,对男孩性别角色倾向产生负向影响
(三)学业支持情绪化严重,对女孩性别角色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二、家庭成员包办幼儿教养,缺少性别角色教育意识
(一)母亲“守门”过严,对父亲高要求、低指导
(二)祖辈教养替代包办,削弱父亲性别角色榜样作用
(三)家长对幼儿的性别角色发展高期望、低意识
三、父亲参与缺乏社会支持,性别角色教育有待社会整合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父亲参与教养的自我构建,树立性别角色榜样
(一)克服阻碍参与教养因素,提升生活照顾投入水平
(二)改善规则教导方式,消除对幼儿性别角色的负向影响
(三)优化学业互动模式,减弱对幼儿性别角色的消极作用
二、加强父亲参与教养的家庭塑造,创造幼儿双性化发展环境
(一)母亲正确发挥“守门作用”,营造家庭性别平等氛围
(二)消除祖辈育儿观念分歧,促进幼儿双性化发展
(三)提高性别角色教育意识,树立科学性别角色理念
三、提升父亲参与教养的社会赋予,合力培养幼儿双性化发展
(一)幼儿园为父亲提供丰富活动,共同促进幼儿性别角色形成
(二)社区为父亲营造教养氛围,搭建幼儿双性化培养交流平台
(三)社会为父亲提供政策支持,整合幼儿双性化教育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历程、成就与反思[J]. 张利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2]中国性别角色观念代际传递分析[J]. 卿石松. 中国人口科学. 2018(06)
[3]当代中国的家务分工模式及其演变:基于文化扩散视角的研究[J]. 牛建林. 劳动经济研究. 2018(02)
[4]父亲情绪表达与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关系:婴幼儿气质的调节作用[J]. 李雪莹,李杨卓. 学前教育研究. 2018(04)
[5]3~6岁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 史羽倩,王云霞,周君怡,杨淑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08)
[6]隔代教养中家庭道德教育问题探究[J]. 陈权,王晓燕. 教育评论. 2017(03)
[7]父亲关于自身教养价值的态度对其教养投入行为的影响: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 邹盛奇,伍新春,刘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2)
[8]论科学的性别教育[J]. 刘秀丽. 教育研究. 2013(10)
[9]父亲参与对培养幼儿双性化人格的影响[J]. 孙元元.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3(04)
[10]论双性化人格教育的教师准备[J]. 刘春琼. 上海教育科研. 2011(09)
博士论文
[1]儿童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儿童的心理适应[D]. 尹霞云.中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3-6岁幼儿抑制控制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的发展研究[D]. 赵孜.天津师范大学 2018
[2]父亲参与教养、父子依恋与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关系的研究[D]. 蒋琴.上海师范大学 2018
[3]生态系统论视角下父亲参与育儿研究[D]. 傅冰燕.华东师范大学 2016
[4]3-6岁幼儿性别平等意识的发展及对性别角色倾向的影响[D]. 邓亚玲.西南大学 2016
[5]幼儿父亲角色研究[D]. 李萌.南京师范大学 2015
[6]5-6岁幼儿对性别差异的理解研究[D]. 蔡婷婷.南京师范大学 2013
[7]兰州市学前儿童父亲父性意识调查研究[D]. 韩婉姝.西北师范大学 2012
[8]父亲教养行为及与2-6岁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关系研究[D]. 余舒.华东师范大学 2011
[9]学业问题上的亲子互动研究[D]. 温金燕.上海师范大学 2011
[10]基于荣格理论的儿童人格双性化研究[D]. 李曙光.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02125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性别分工的演变
(二)幼儿时期是性别角色形成的初始时期
(三)父亲是幼儿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参与者
二、概念界定
(一)幼儿性别角色倾向
(二)父亲参与教养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幼儿性别角色的研究
(二)关于父亲参与教养的研究
(三)关于父亲参与教养与幼儿性别角色关系的研究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一、生态系统理论
二、性别图式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法
(三)访谈法
二、研究工具
(一)父亲参与教养问卷
(二)儿童性别角色问卷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程序
(一)被试
(二)培训主试
(三)预调查
(四)正式施测
(五)数据统计分析
(六)访谈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4-6岁幼儿父亲参与教养状况
(一)父亲参与教养的描述性统计
(二)不同年级幼儿父亲参与教养的差异
(三)不同性别幼儿父亲参与教养的差异
(四)不同学历父亲参与教养的差异
二、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状况
(一)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的分类统计
(二)不同性别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的差异
(三)不同年级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的差异
(四)独生与否情况下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的差异
三、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的影响
(一)父亲参与教养与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的相关性
(二)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性别角色倾向的回归分析
第四章 原因讨论
一、父亲参与教养自身建构失衡,负向影响幼儿性别角色
(一)生活照顾显著影响幼儿性别角色发展,但参与水平较低
(二)规则教导方式失当,对男孩性别角色倾向产生负向影响
(三)学业支持情绪化严重,对女孩性别角色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二、家庭成员包办幼儿教养,缺少性别角色教育意识
(一)母亲“守门”过严,对父亲高要求、低指导
(二)祖辈教养替代包办,削弱父亲性别角色榜样作用
(三)家长对幼儿的性别角色发展高期望、低意识
三、父亲参与缺乏社会支持,性别角色教育有待社会整合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父亲参与教养的自我构建,树立性别角色榜样
(一)克服阻碍参与教养因素,提升生活照顾投入水平
(二)改善规则教导方式,消除对幼儿性别角色的负向影响
(三)优化学业互动模式,减弱对幼儿性别角色的消极作用
二、加强父亲参与教养的家庭塑造,创造幼儿双性化发展环境
(一)母亲正确发挥“守门作用”,营造家庭性别平等氛围
(二)消除祖辈育儿观念分歧,促进幼儿双性化发展
(三)提高性别角色教育意识,树立科学性别角色理念
三、提升父亲参与教养的社会赋予,合力培养幼儿双性化发展
(一)幼儿园为父亲提供丰富活动,共同促进幼儿性别角色形成
(二)社区为父亲营造教养氛围,搭建幼儿双性化培养交流平台
(三)社会为父亲提供政策支持,整合幼儿双性化教育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历程、成就与反思[J]. 张利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2]中国性别角色观念代际传递分析[J]. 卿石松. 中国人口科学. 2018(06)
[3]当代中国的家务分工模式及其演变:基于文化扩散视角的研究[J]. 牛建林. 劳动经济研究. 2018(02)
[4]父亲情绪表达与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关系:婴幼儿气质的调节作用[J]. 李雪莹,李杨卓. 学前教育研究. 2018(04)
[5]3~6岁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 史羽倩,王云霞,周君怡,杨淑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08)
[6]隔代教养中家庭道德教育问题探究[J]. 陈权,王晓燕. 教育评论. 2017(03)
[7]父亲关于自身教养价值的态度对其教养投入行为的影响: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 邹盛奇,伍新春,刘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2)
[8]论科学的性别教育[J]. 刘秀丽. 教育研究. 2013(10)
[9]父亲参与对培养幼儿双性化人格的影响[J]. 孙元元.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3(04)
[10]论双性化人格教育的教师准备[J]. 刘春琼. 上海教育科研. 2011(09)
博士论文
[1]儿童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儿童的心理适应[D]. 尹霞云.中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3-6岁幼儿抑制控制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的发展研究[D]. 赵孜.天津师范大学 2018
[2]父亲参与教养、父子依恋与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关系的研究[D]. 蒋琴.上海师范大学 2018
[3]生态系统论视角下父亲参与育儿研究[D]. 傅冰燕.华东师范大学 2016
[4]3-6岁幼儿性别平等意识的发展及对性别角色倾向的影响[D]. 邓亚玲.西南大学 2016
[5]幼儿父亲角色研究[D]. 李萌.南京师范大学 2015
[6]5-6岁幼儿对性别差异的理解研究[D]. 蔡婷婷.南京师范大学 2013
[7]兰州市学前儿童父亲父性意识调查研究[D]. 韩婉姝.西北师范大学 2012
[8]父亲教养行为及与2-6岁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关系研究[D]. 余舒.华东师范大学 2011
[9]学业问题上的亲子互动研究[D]. 温金燕.上海师范大学 2011
[10]基于荣格理论的儿童人格双性化研究[D]. 李曙光.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02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2902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