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民族地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1:22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民族地区高校作为民族地区培养知识分子重要阵地,如何保持马克思主义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是当代高等教育值得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社会的变革,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在民族地区高校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论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述了民族地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内容、特点、路径等问题,对民族地区高校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文共由五章内容构成。第一章引言,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来源及依据、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等问题。第二章从大众、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和涵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等方面深入阐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第三章从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和特殊意义的角度,阐述了高校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联系。第四章对民族地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社会大环境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民族地区高校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的缺失、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等。第五章对民族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了探讨,阐述的主要途径有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健全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推进者素质;丰富工作载体,探索多样的推进方式等。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校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5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引言7-8
  • (一) 选题来源及依据7
  • (二) 研究意义7-8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8
  •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8-14
  • (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8-12
  •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2-14
  • 三、高校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联系14-17
  • (一)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14-15
  • (二) 高校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意义15-17
  • 四、民族地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分析17-24
  • (一) 社会大环境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负而影响17-19
  • (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在民族地区高校工作中的缺失19-24
  • (三)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24
  • 五、民族地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24-30
  • (一)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健全管理机制25
  • (二)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推进者素质25-27
  • (三) 丰富工作载体,探索多样的推进方式27-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2
  • 致谢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刚;;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9期

2 李庆华;马建青;;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培养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1期

3 荆钰婷;谭劲松;;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与方法创新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6期

4 何光芬;;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柏丽华;;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特点及教育路径探微[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4期

6 廖干;;民族地区高校师资队伍构建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04期

7 马宁;;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教育评论;2009年05期

8 张治银;;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J];理论导刊;2009年11期

9 范津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意蕴[J];理论视野;2007年11期

10 王金华;;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平台建设[J];理论月刊;2010年11期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54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1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