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成人”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17-05-10 12:13
本文关键词:论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发轫于春秋时期的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儒家“成人”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成人”教育思想是儒家理想人格学说中最有价值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目标和归宿,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儒家“成人’教育思想对于现实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可资借鉴的指导价值。 本文共分四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对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的提出及发展进行梳理。“成人”可理解为一个人的人格的全面发展,“成人”教育思想也就是关于“成人”教育的学说,实质上就是构建如何做人、如何养成健全的道德人格的教育体系,可以说它在纵向上勾勒出了“成人”的历程,在横向上又描述了“成人”的环节。自孔子——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的“仁智统一学说”,到孟子的性善论,经荀子的积善成德的“成人”观,柳宗元“志于道”、“明道”的“成人”观,到最终王夫之“情”、“志”、“道”的“成人”观,逐渐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也为“儒家式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奠定了基础。这一理论既包含了关于培养完美人格的思想,也涵盖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不仅能够完善个体人格,也能够促进人的道德境界的提升。 第二部分,总结概括了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儒家的学说虽然各有侧重,但字里行间却体现出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和追求,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操作程序即是对如何成人的完美概括。儒家的“成人”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构成了时间的延伸和德性的扩展相叠合的“双线式”结构,纵线——也就是“成人”的历程和阶段,横线——也就是“成人”的方面和环节,它涵盖了“儒家式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具体而言,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的内容包括:人的发展的目标——成圣、人的发展的模式——“内圣外王”、人的发展的途径——“尊德性”和“道问学”、人的发展的社会期望——德化天下四个方面。儒家“成人”教育思想具有重德、进取、主张献身、重视群体四个特点。 第三部分,科学评价儒家“成人”教育思想,揭示了其积极因素与消极影响。对于积极因素,总体把握儒家“成人”教育思想,它不仅在内容上确立“双线结构”,而且在逻辑上始终贯彻“平衡”与“和谐”的理念,从而奠定了“儒家式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宏观分析,“平衡”与“和谐”的理念在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的三大原则中有集中体现,即统一原则、协调原则、中庸原则;微观分析,儒家“成人”教育思想对于人的价值的高扬和封建制反人性的批判,以及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有重要启示作用。对于消极因素,儒家“成人”教育思想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和历史诟病。孔子虽然讲“有教无类”,但他主要还是站在贵族立场上,这种存在阶级观点的“有教无类”是我们必须要摒弃的;而在道德教育上,孔子所谓“仁”、“礼”,也同样的被打上了阶级立场的烙印。尤其是儒家“成人”教育思想中所主张的“内圣外王”存在不可忽视的历史痕迹,并且受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儒家“成人”教育思想在内容上也是有所侧重而表现出了片面性。 第四部分,探究儒家“成人”教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统一性,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寻求现实启示。儒家文化中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流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是儒家理想人格学说中最有价值的理论。“成人”可理解为一个人的人格的全面发展,“成人”教育思想也就是关于“成人”教育的学说,实质上就是构建如何做人、如何养成健全的道德人格的教育体系。该理论观点精芜杂糅、瑕瑜并见,既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汲取儒家“成人”教育思想和文化中的人的发展思想的精髓,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儒家 “成人” “成人”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2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5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2-13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3
- (四)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13-15
- 一、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的提出及发展15-25
- (一) 孔子仁智统一的“成人”观15-17
- (二) 孟子的性善论17-19
- 1. 性善的核心内容——“仁、义、礼、智”17-18
- 2. 性善的后天实践——社会环境的塑造18-19
- (三) 荀子积善成德的“成人”观19-21
- (四) 柳宗元“志于道”、“明道”的“成人”观21-22
- 1. “志于道”,将“道”作为自身的不懈追求和行动指南21
- 2. 善于以“文”“明道”,完成社会历史使命21-22
- 3. 靠师之教育、友之帮助,“择善而从之”22
- 4. 勇于接受批评,克服自身缺点22
- (五) 王夫之“情”、“志”、“道”的“成人”观22-25
- 二、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其特点25-31
- (一) 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的内容25-28
- 1. “成人”之目标——成圣26-27
- 2. “成人”之模式——“内圣外王”27
- 3. “成人”之途径——“尊德性”、“道问学”27-28
- 4. 社会对“成人”之期望——德化天下28
- (二) 儒家“成人”教育思想之特点28-31
- 1. 重德28-29
- 2. 进取29
- 3. 主张献身29
- 4. 重视群体29-31
- 三、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的评价31-38
- (一) 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的积极因素31-34
- 1. 对人的价值至上论的高扬31-32
- 2. 对封建制反人性的批判32-33
- 3. 对道德教育的重视33-34
- (二) 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的消极因素34-38
- 1. “重道轻器”34-35
- 2. “重义轻利”35-36
- 3. 重群体轻个体36
- 4. 重德轻智36-38
- 四、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38-46
- (一) 培育德智并重的人41-42
- (二) 培育具有奉献精神的人42-43
- (三) 培育具有进取精神的人43-44
- (四) 培育具有集体观念的人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51
- 后记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慧茹;;对成人教育定位、功能与特征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险峰;孟子的人性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论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5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