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骨干毕业生的日常生活研究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骨干毕业生的日常生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西部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显著上升。但是,高层次人才的紧缺成为制约中西部偏远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西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2004年,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出台使民族地区研究生层次的人才逐年递增。目前,至少三届毕业生已回乡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反观“骨干计划”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和政策实施过程,并通过骨干生回乡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来对“骨干计划”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对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首先对四名已回乡工作的骨干生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观察和深度访谈。通过与他们及周围人的交流和正式的访谈来了解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生活情况,尤其对他们回乡工作的生活状态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揭示“骨干计划”实施的真实效果,看他们是否已经或即将成为家乡未来快速发展的骨干力量。最后,结合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指出骨干生的培养在多大程度上能促进偏远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在多大程度上能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和民族地区精英的奋起,以期为改进“骨干计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骨干计划 骨干生 民族精英 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759.2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目录8-11
- 第一章 导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与个人命运11-35
- 一、研究的缘起11-12
- 二、个人立场与兴趣12-13
- 三、研究意义13-14
- 四、研究对象的确立14-17
- (一) 研究群体的理论意义14-15
- (二) 研究对象选取的考虑15-16
- (三)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16-17
- 五、概念界定17-19
- (一) 政策17
- (二) 教育政策17-18
- (三) 民族高等教育政策18
- (四) 高层次人才18-19
- 六、研究方案19-26
- (一) 研究方法19-25
- (二) 研究框架与内容25-26
- 七、研究综述26-35
- (一) 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及实施的研究综述26-31
- (二) “骨干计划”及其实施状况的研究综述31-35
- 第二章 民族的发展与教育35-49
- 第一节 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现状35-36
- 第二节 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36-41
- 一、西部地区高校规模普遍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37-38
- 二、西部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38-39
- 三、西部地区教师需求偏紧,高层次人才培养不足39
- 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难以满足西部地区发展需求39-40
- 五、西部地区思想观念的落后造成了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落后40
- 六、我国东部人才的相对过剩也间接给西部的人才发展带来了契机40-41
- 第三节 湘西自治州的概貌41-48
- 一、湘西州的概况41-43
- 二、湘西州的教育43-45
- 三、吉首市概况45-46
- 四、永顺县概况46-48
- 五、W6木村概况48
- 第四节 “骨干计划”在自治州的实施48-49
- 第三章 从报考到读研结束49-66
- 第一节 考上“骨干计划”的意义51-61
- 一、报考“骨干计划”的原因52-56
- 二、基地培训的快乐时光56-61
- 第二节 研究生生涯的度过61-66
- 一、研究生遇到的困难61-62
- 二、学习的过程62-63
- 三、报考动因的变化63-64
- 四、读研期间对未来的期望64
- 五、收获和遗憾64-66
- 第四章 回来工作后的状态调整66-84
- 第一节 工作的落实66-69
- 一、找工作的艰辛66-68
- 二、对于在州外工作的想法68-69
- 第二节 浅观工作现状69-84
- 一、WF——平凡地生活69-73
- 二、ZMY——从挣扎到扎根73-78
- 三、WBZ——为理想而奋斗78-81
- 四、WHB——无处安放的青春81-84
- 第五章 骨干计划的呼声84-89
- 一、适应环境的发展84-85
- 二、在选择中成长85
- 三、为什么有政策偏差85-87
- (一) 骨干生个人意愿与政策目标有偏差85-86
- (二) 州内配套措施的不完善86
- (三) 国家缺乏政策实施的灵活性86-87
- 四、教育在湘西发展中的作用87
- 五、研究的的反思87-89
- 参考文献89-94
- 致谢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张植荣;;中美民族高等教育的比较和借鉴[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陈秀琼;;对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8年03期
4 龙鹏;;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中的民族倾斜政策反思[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刘额尔敦吐;;澳大利亚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及其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潘启富;论民族地区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7 郭文;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选择[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8 贺李;;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基础理论研究问题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9 张新平;教育政策概念的规范化探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刘铁芳;从“说服”到“启发”:教育学研究的两种范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成;宪法视域中的高等教育机会平等与少数民族录取优惠政策[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敖俊梅;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车廷菲;中美高等教育领域民族倾向性政策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骨干毕业生的日常生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68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