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7-05-19 15:21

  本文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不断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也开始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笔者研究在南宁的伏台进城务工人员在文化变迁背景下对随迁子女所进行的家庭教育。这些伏台人大部分为壮族,其流出地为伏台屯(南宁市马山县一个偏远村庄)。本文选择该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以下几个因素考虑:首先,伏台人的原生态文化保存较好,但进入南宁市区后,他们所接触的文化发生了变化。其次,伏台务工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类型与其他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类型相似,具有普遍性;最后,伏台人身处“那”文化圈,受“那”文化影响。他们入城后,成为代耕菜农,这种“离乡不离土”的流动类型又使其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本研究以广西南宁市六城区的伏台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法对其家庭教育进行深入研究。首先,笔者从进城务工人员的流出地——伏台屯的原生态出发,实地考察了伏台屯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并对伏台人在这种环境背景下所产生的原生态家庭教育进行细致分析。大量的实地考察让笔者清楚地看到伏台屯独特的原生态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不仅深刻地影响到当地人的原生态家庭教育,并且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一,家庭教育中的祖先崇拜使得伏台人从小产生对祖先的敬仰,进而尊敬周围老人;第二,自然崇拜让人们对自然有一种敬畏之感,进而热爱与敬畏生命;第三,节日文化教育也让伏台人对家乡更加热爱;第四,“学而优则仕”思想使伏台人对家庭教育更加重视;第五,祖辈的教育使原生态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其次,本研究着重探讨在南宁的伏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通过非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笔者获得大量的第一手研究资料。根据深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情况,笔者发现在南宁的伏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亲子关系淡漠、原生态家庭教育弱化和家庭教育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再次,本文运用教育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视角对在南宁的伏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困境进行审视,深入分析导致该困境的深层原因,即文化冲突、家庭教育的非连续性和文化断裂。具体而言是家庭教育主体的变化、遭遇家庭的变迁和多元文化差异和困扰等引起文化冲突;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熟人文化的嬗变和其他教育场域的退场又构成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非连续性原因:加之原生态文化的断裂和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弱化又导致了文化断裂。最后,基于教育人类学的思考,结合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基础建构等相关理论视角,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即:家庭教育功能的优化与提升、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和整合教育资源、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等,提出关注家庭教育中非连续性事件、“成人”教育和加强家庭文化建设等对策,以便为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提供出路。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 家庭教育 文化冲突 教育非连续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导论8-28
  • (一) 选题缘由8-10
  • (二) 相关概念界定10-13
  • (三) 研究意义13-14
  •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4-16
  • (五)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述评16-28
  • 一、伏台务工人员的文化背景28-42
  • (一) 依“那”而居的自然环境28-29
  • (二) 淳朴的社会环境29-32
  • (三) 民族信仰与习俗文化多样化的精神环境32-35
  • (四) 依“那”而居的原生态家庭教育35-39
  • (五) 文化变迁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困惑39-42
  • 二、伏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其困境42-54
  • (一) 调查设计42-43
  • (二) 调查结果43-50
  • (三)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50-54
  • 三、伏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困境的原因分析54-62
  • (一) 教育的非连续性制约54-56
  • (二) 社会文化冲突56-60
  • (三) 文化断裂60-62
  • 四、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理论思考62-66
  • (一) 基于教育人类学的分析62-63
  • (二) 基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探究63-64
  • (三) 基于教育与社会的基础建构的阐释64-66
  • 五、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实践探索66-72
  • (一) 家庭教育功能的优化与提升66-67
  • (二) 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67-68
  • (三) 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共同营造和谐的环境68-72
  •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80
  • 附录80-82
  • 后记82-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人炳;;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2 风笑天;;在职青年与父母的关系: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3 周亮亮;;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4 曾守锤;;流动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干预的启示意义[J];教育导刊;2009年05期

5 周芳;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11期

6 张明新;乡规民约存在形态刍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曾燕波;从养成教育看青少年的素质提升[J];当代青年研究;2004年05期

9 关颖;青年流动人口如何对下一代负责——天津市青年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2年05期

10 赵娟;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养方式的质性研究[J];青年研究;2004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丽;重庆市流动幼儿教育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陆秀春;平果县凤梧壮族师公信仰习俗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伟梁;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南;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实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大建;伦理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村规民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于慧;西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庭亲子互动过程的实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霍霖霞;天津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分析及指导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邹培;傈僳族婴幼儿家庭教育传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杨莉;侗族村寨小学教育的困境及其出路[D];西南大学;2010年

10 王毅;西藏乡村学校教育发展困境透析[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79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7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