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0 23:03
本文关键词: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受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衡,再加上农业效益比较低,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且不论农民种植的粮食质量如何,数量就令人担忧,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粮食问题都不能依赖进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与身份农民向比,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意识和市场意识,而且他们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把农民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河北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担负着“京津菜篮子”的重任。我省面积广,地形地貌复杂,每个地市农业生产条件千差万别,所以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以“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为研究对象,旨在提出适用于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与建议。首先,本文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的资料。在充分肯定近年来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的基础上,依据调查数据和案例分析得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比如培育内容脱节单一、培育方式老旧低效和培育对象缺乏梯度性等。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外因理论分析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三个:第一,政府作用缺位;第二,二元结构的影响;第三,农民自身原因。最后,针对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及成因,借鉴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训行之有效的做法,^w结合笔者走访调查中收集到的典型案例,尝试性提出适用于河北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操作建议,即“3+4”实践原则与建议。“3”是指三个指导原则,包括政府主导原则、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4”是指四个结合的运行建议,即:培育主体方面:“一主”与“多元”相结合;培育对象方面:传统农民与后备人员培育相结合;培育内容方面:物化教育与精神教育相结合;培育方式方面:传统方式与技术手段相结合。该模式是笔者在阅读大量相关的文献、实际走访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归纳^w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尝试价值,以期对深入推进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河北省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指导原则 运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引言9-15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3
- 1.2.1 国内研究综述10-12
- 1.2.2 国外研究综述12-13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4
- 1.3.1 研究内容13-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4 创新点14-15
-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5-19
- 2.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概念15-16
- 2.1.1 传统农民15
- 2.1.2 新型职业农民15-16
- 2.1.3 身份农民与职业农民的辨析16
- 2.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基础16-19
- 2.2.1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16-17
- 2.2.2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17-18
- 2.2.3 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18-19
- 3.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分析19-32
- 3.1 调查数据样本情况19-20
- 3.1.1 调查对象选择19
- 3.1.2 调查内容设计19-20
- 3.2 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20-23
- 3.2.1 培育人次和规模逐年扩大21
- 3.2.2 农民逐渐认同、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1-22
- 3.2.3 培育模式全面开花22-23
- 3.2.4 培育效果显著23
- 3.3 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问题23-27
- 3.3.1 农村基础设施较差23-24
- 3.3.2 农民地位不平等24-26
- 3.3.3 培训内容脱节单一26
- 3.3.4 培训方式老旧低效26-27
- 3.3.5 培训对象缺乏梯度性27
- 3.4 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成因分析27-32
- 3.4.1 政府作用不到位27-29
- 3.4.2 二元结构的存在29
- 3.4.3 农民自身原因29-32
- 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国家的实践与启示32-35
- 4.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国家32-33
- 4.1.1 美国的“三位一体”培育体系32
- 4.1.2 德国的“双元制”培育模式32-33
- 4.1.3 韩国的精神教育和“梯队人才”培育33
- 4.2 思考与启示33-35
- 5.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原则与建议35-41
- 5.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指导原则35-37
- 5.1.1 政府主导原则35
- 5.1.2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原则35-36
- 5.1.3 因地制宜的原则36-37
- 5.2 新型职业职业农民培育的运行建议37-41
- 5.2.1 培育主体方面:“一主”与“多元”相结合37-38
- 5.2.2 培育对象方面:传统农民与后备人员培育相结合38
- 5.2.3 培育内容方面:物化技术与精神教育相结合38-39
- 5.2.4 培育方式方面:传统方式与技术手段相结合39-41
- 6.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4
- 附录44-46
- 作者简历46-47
- 致谢47-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文权;李颖;;国外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经验与借鉴[J];开放导报;2010年02期
2 朱启臻;;建立良性机制 培养现代化职业农民[J];农村工作通讯;2011年21期
3 陈美霞;韩国农业职业教育和后备劳动力教育[J];山东农业;2001年08期
4 由建勋;;我国职业农民的产生及其发展对策[J];职业时空;2005年18期
本文关键词: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44018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