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研究
【摘要】: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终身教育,着力构建全纳、开放、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杭州也正在着力构建学习型社会。企业员工作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主力军,需要在知识和技能上胜任企业工作、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乡镇成校等单位围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在上级教育局、成人教育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主动作为,与乡镇工业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机构积极沟通,深入企业开展技能和知识培训,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企业员工生活,为进一步构建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进行了可贵的探索。针对目前乡镇成校的现状,借鉴国内外建设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和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构建范式,结合笔者从事社区工作、成教工作的经历,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构建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现状、困境,提出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构建路径策略。通过激发各个方面的力量构建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的积极性,整合形成学习共同体需要的知识、技能、思维、观念、心理条件要素,构建多种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模式共存的局面。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促使企业员工融入企业、融入社会,从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企业员工 学习共同体 构建策略 成人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26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4
- 1.1 问题的提出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12
- 1.2.2. 现实意义12
- 1.3 研究方法12-13
- 1.3.1. 问卷调查法12
- 1.3.2. 访谈法12
- 1.3.3. 文献研究法12
- 1.3.4. 个案研究法12-13
- 1.3.5. 系统分析法13
- 1.4 论文思路13-14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14-22
- 2.1 概念辨析14-18
- 2.1.1 从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到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14-16
- 2.1.2 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的特征16-18
- 2.2 研究综述18-19
- 2.2.1 国外研究现状18
- 2.2.2 国内研究现状18-19
- 2.3 理论基础19-22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9-20
- 2.3.2 合作学习理论20-22
- 第3章 构建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2-35
- 3.1 企业员工学习特征分析22-24
- 3.1.1 企业员工参加学习共同体的优势22-23
- 3.1.2 企业员工参加学习共同体的劣势23-24
- 3.2 终身教育背景下构建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研究24-27
- 3.2.1 构建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社会层面需求分析24-25
- 3.2.2 构建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组织层面需求分析25-26
- 3.2.3 构建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个体层面需求分析26-27
- 3.3 目前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27-30
- 3.3.1 学习共同体定位缺乏职业特征27
- 3.3.2 学习共同体目标固化,缺乏多样性27-29
- 3.3.3 学习共同体建设措施缺乏指导性29
- 3.3.4 学习共同体建设成果缺乏实效评估29-30
- 3.4 妨碍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原因分析30-35
- 3.4.1 企业员工流动性不断加大30-31
- 3.4.2 企业员工学习管理制度的惯性31
- 3.4.3 企业员工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分享平台的缺乏31
- 3.4.4 学习共同体实效评估方法的缺失31-35
- 第4章 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35-49
- 4.1 构建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的关键因素35-37
- 4.1.1 构筑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35
- 4.1.2 积极营造终身学习、合作共享的企业氛围35-36
- 4.1.3 激发员工强烈的学习兴趣36
- 4.1.4 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36-37
- 4.2 丰富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内容37-39
- 4.2.1 技能学习37-38
- 4.2.2 知识学习38
- 4.2.3 观念学习38
- 4.2.4 思维学习38-39
- 4.2.5 心理学习39
- 4.3 多种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模式共存39-43
- 4.3.1 实践共同体---传统师徒式39-40
- 4.3.2 知识建构共同体---行业共同体式40-41
- 4.3.3 桑巴舞学校式学习共同体41-42
- 4.3.4 网络学习共同体42-43
- 4.4 抓好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的队伍建设43-47
- 4.4.1 规范一套管理流程43-44
- 4.4.2 组建一支管理人员队伍44
- 4.4.3 培养一支核心成员队伍44-47
- 4.5 丰富企业员工学习共同体的有效载体47-49
- 4.5.1 发挥“互联网+”网络优势,构筑学习共享系统47
- 4.5.2 活动方式多样化,搭建展示的平台47-49
- 结束语49-50
- 参考文献50-52
- 附录152-53
- 附录253-54
- 附录354-55
- 附录455-57
- 附录557-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课题、参加的学术活动58-59
- 作者简历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秋兰;;学习共同体学校中校长的角色[J];教育导刊;2005年12期
2 刘若智;王守海;;教育信息化下的学习共同体学校的管理[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3 黄全明;;论“学习共同体”在校长培训中的价值[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11期
4 王作亮;;教师专业化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2期
5 蓝同磊;;试论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意义及其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尚茹;;学习共同体:教师成长的新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7 全守杰;;“学习共同体”研究理论考察与新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8 洪蓉;;教师学习共同体与教师专业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10期
9 赵健;;基于知识创新的学校组织发展——兼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型组织的异同[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2期
10 郑葳;李芒;;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波;;学习共同体的学校[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刘雨晴;;谈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尉姬玲;;语文课构建学习共同体之我见[A];2013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史建英;;如何在低年级创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课堂氛围[A];中国重汽科协获奖学术论文选编(2002-2003)[C];2004年
5 王爱武;;建构学习共同体 促进有效互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6 吴风华;;试论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7 李磊;黄菊辉;;构建党员学习共同体 促党支部文化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8 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课题组;;《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9 ;教育与社会、自然生态理念的重大变迁——兼论学习共同体理论与未来教育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之异同[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张树春;;县域内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研训一体化模式的研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徽省芜湖师范附属小学 陈红梅;如何构建阅读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记者 徐宜军;组建学习共同体,我的学习我做主[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闫晓天 上海中医药大学;依托学习共同体 提高教学质量[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马云鹏;学习共同体如何让教师留恋[N];中国教育报;2013年
5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郭静;构建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N];江苏教育报;2013年
6 记者 朱振岳;两千社区学习共同体遍布杭州[N];中国教育报;2013年
7 金海航教育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万明钢 教授;建构网络条件下的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王艳玲;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北京市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简作军;建设校长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孙波;学习共同体学校的管理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秋丽;信息环境下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洁;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3 武俊学;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王黎明;基础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蕾;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包蔼黎;迈向课堂学习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月红;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互动”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杨慧玲;新学习共同体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田春艳;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於丰;基于智能手机环境的中学学习共同体创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76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776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