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家庭动力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17:20
本文关键词:系统家庭动力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家庭动力与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以便从系统家庭动力的角度为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方法:对昆明市内6所公办幼儿园270名3-5岁学前儿童家长发放系统家庭动力自评问卷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aire,PSQ)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以均值和检出率作为统计指标,采用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1)学前儿童在系统家庭动力各维度平均分为:家庭气氛1.78、系统逻辑3.39、个性化2.36、疾病观念2.21。父母受教育程度与系统家庭动力中家庭气氛维度有显著相关(P0.05)。 (2)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14.1%。其焦虑和品行问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学前儿童行为问题(P0.05)。男孩在冲动-多动问题方面的检出率非常显著的高于女孩(P0.01)。男孩在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和5岁年龄组男孩在心身问题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孩(P0.05),而5岁年龄组女孩在焦虑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孩(P0.05)。 (3)系统家庭动力中的家庭气氛维度与学前儿童行为问题中的的品行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因子显著相关(P0.05);系统逻辑维度与心身问题和冲动-多动呈显著负相关(P0.05);个性化维度与品行问题有显著相关P0.05)。系统家庭动力中的家庭气氛和个性化维度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中的品行问题具有显著的预测性(P0.05),并且家庭气氛维度对心身问题也有显著的预测性(P0.05)。 结论:系统家庭动力与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系统家庭动力学特征呈现家庭气氛沉闷、敌对,家庭成员间价值判断的逻辑思维特征表现为“非此即彼”,家庭成员间情感和行为分化低,自我界线不清晰的粘结、混沌状态的家庭中培养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提示:为减少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幼儿园在与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对幼儿家庭的系统家庭动力进行良性的扰动;幼儿家长也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系统家庭动力。
【关键词】:系统家庭动力 学前儿童 儿童行为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44;G78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 绪论7-14
- 1.1 研究背景7-8
- 1.2 文献综述8-12
- 1.2.1 关于系统家庭动力的相关研究概述8-10
- 1.2.2 关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概述10-12
- 1.3 选题缘由12-14
- 第二章 研究设计14-18
- 2.1 研究目的14
- 2.2 研究假设14
- 2.3 研究对象14-15
- 2.4 研究方法15
- 2.4.1 问卷调查法15
- 2.4.2 个案法15
- 2.5 研究工具15-17
- 2.5.1 系统家庭动力自评问卷15-16
- 2.5.2 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方法16-17
- 2.6 统计分析17-18
- 第三章 数据处理结果18-31
- 3.1 问卷回收情况18
- 3.2 系统家庭动力的调查结果18-25
- 3.2.1 系统家庭动力得分情况18-22
- 3.2.2 不同性别学前儿童的系统家庭动力得分情况22-23
- 3.2.3 不同年龄学前儿童的系统家庭动力得分情况23
- 3.2.4 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学前儿童家庭系统家庭动力情况23-25
- 3.3 学前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结果25-28
- 3.3.1 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基本情况25
- 3.3.2 不同性别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情况25-27
- 3.3.3 不同年龄组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情况27-28
- 3.4 系统家庭动力与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相关情况28-31
- 3.4.1 系统家庭动力与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28-29
- 3.4.2 系统家庭动力与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关系的回归分析29-31
- 第四章 个案研究31-35
- 4.1 个案131-32
- 4.2 个案232-33
- 4.3 个案333-35
- 第五章 讨论35-41
- 5.1 关于系统家庭动力的讨论35-37
- 5.1.1 系统家庭动力的得分情况的讨论35
- 5.1.2 不同性别学前儿童的系统家庭动力得分情况讨论35-36
- 5.1.3 不同年龄学前儿童的系统家庭动力得分情况讨论36
- 5.1.4 父母受教育程度对系统家庭动力的影响36-37
- 5.2 关于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讨论37-40
- 5.2.1 关于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基本情况讨论37
- 5.2.2 不同性别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情况讨论37-38
- 5.2.3 不同年龄组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情况讨论38-40
- 5.3 关于系统家庭动力与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讨论40-41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41-44
- 6.1 研究结论41-42
- 6.2 建议42-44
- 第七章 创新与不足44-45
- 7.1 创新44
- 7.2 不足44-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录48-52
- 附录A:系统家庭自评量表48-50
- 附件B:Conners 父母用问卷50-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淑梅;崔美兰;张青;;儿童问题行为论述[J];才智;2011年22期
2 宋芳,苏林雁,朱焱;Conners父母、教师问卷在3~7岁儿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5期
3 郭晓虹,杨荣,赵军;4~14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5期
4 杨丽;姚坚;黄朝红;张轶杰;;昆明市儿童家庭动力学特征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5 周朝当;王丽芳;王秀锦;;癔症患病行为与家庭动力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年03期
6 王莹;陈清刚;邹宏涛;;青少年心理门诊患者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四川精神卫生;2009年02期
7 翟静,袁家璐,冯启美,刘金同,陈修哲,王延祜;家庭因素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1期
8 李静;许秀峰;赵旭东;;行为问题儿童的系统家庭康复治疗(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2期
9 刘瑞湘;康传媛;王艳娇;丁凯景;李雪蓉;万帅;;昆明市区小学生Conners父母症状量表常模和信效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01期
10 张梅;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01期
本文编号:799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799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