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社群整合与新加坡女子教育之发展
本文关键词:移民社群整合与新加坡女子教育之发展
【摘要】: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潮风起云涌之时,新加坡华人社会掀起的女学运动亦蔚为壮观。与中国不同,移民时代新加坡女子教育之发展呈现出浓厚的社群属性,它具有灌输政治意识、促进华人社会发展等社群整合功能。在办学机制方面,新加坡华人社会则依托社群力量筹措经费和召集师生,加以制度化的管理,从而推动女子教育发展。华人社群与女子教育的紧密关联,亦表明女子教育发展对当时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家庭、教育、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新加坡 社群整合 新加坡华人 女子教育
【分类号】:G776
【正文快照】: 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华人社会衍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前半期南洋华侨教育便是中国教育体制的海外延伸。然而,在南洋华侨教育体系内,华人女子教育一直处于“边缘”状态。而从新加坡华人社会的视角来谈,通过兴办女学来强调女性的教育主体身份,有助于建构华人的社群意识,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若兰;战前新马华侨女子教育的发展[J];东南亚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常英;李爱勇;;新时期的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研究[J];史学月刊;2009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莹;异域与本土:近代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百年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宁宁;抗战时期的华侨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清;浅论鲁迅的女子教育思想[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王震;;略论晚清女子教育问题[J];传承;2008年06期
3 常娟;;明代的女子教育[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李佐文,张川;从女子教育的发展看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J];日本问题研究;1996年03期
5 高荣楣;;试谈中国古代的女子教育[J];西江月;2010年09期
6 齐山;张琼;;21世纪的女子教育[J];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01期
7 金华;冰心小说的家庭观[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8 董秀华;女子教育、妇女权利与人口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1995年03期
9 张羽琼;清末贵州女子教育的兴起[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10 张玉华;我国近代女子教育对现代妇女成人教育的现实意义[J];继续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幸乐;;新加坡华人庆清明[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2 李金生;;新加坡闽人的谱牒与族史:文献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利用[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阎广芬;;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看当今的女子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4 阎广芬;;中外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刘淼水;;近代梅州客家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6 郭玉聪;王黎晨;;新加坡华人新移民与华族的冲突与融合[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阎广芬;;西方女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8 李勇;;从族谱看新加坡福建人社群变迁[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宋海兵;;试析中国教会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10 石阳;;青岛教会女校的发展历程及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竺轩;新加坡华人关注我市可喜变化[N];驻马店日报;2011年
2 吕元礼;新加坡研究的中国情怀[N];学习时报;2011年
3 记者 黄怀;市领导会见新加坡驻厦总领事[N];厦门日报;2011年
4 实习记者 王爽 本报记者 王小玲;跨国大爱川流不息[N];四川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樊易宇 姜兴华;新加坡的“长征”热[N];解放军报;2011年
6 记者 赵忠洪;新加坡爱心人士抵桂[N];桂林日报;2010年
7 记者;沟通资讯 加强合作[N];厦门日报;2007年
8 郭海方;史济春会见新加坡客人[N];河南日报;2007年
9 张亚武 河南记者站 郑宝亚;别让“高门槛”挡住游客脚步[N];中国旅游报;2006年
10 记者 钟兰花;我市成立女子教育培训基地[N];绍兴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琳;19世纪中后期英国女子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王晓慧;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议题论争研究: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钟鑫;新加坡华人基督教研究(1819-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永乐;构建超越种族与区域的政治共同体[D];复旦大学;2007年
6 黄明;新加坡双语教育发展史[D];厦门大学;2008年
7 严春宝;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承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孟庆梓;东南亚华人社群的建构与演化[D];厦门大学;2008年
9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10 万琼华;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佳;明清女子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谢倩;汉代女子教育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张Pr颖;民国时期女子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闫萌;民国时期的陕西女子教育(1912-1937)[D];宁夏大学;2013年
5 李爱勇;抗战前十年的华北女子教育[D];河南大学;2010年
6 邓文博;唐宋女子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秦奋;清朝晚期至民国中期福州女子教育研究(1850-1937)[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京;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女子教育[D];河北大学;2009年
9 张静;中国共产党与女子教育述论(1927-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欧阳班铱;新加坡真空教的历史与现状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17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817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