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民族地区多种教育形态共生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13:04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多种教育形态共生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共生理论 民族教育 民族文化传承 传统与现代


【摘要】:我国民族地区除了学校教育外,还存在着传统的多种教育形态,这些传统教育形态曾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当地人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教育形态本应携手共进,但当前各种教育形态间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民族地区多种教育形态共生理论的指导下,在坚持相互尊重、相互适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解决,从而实现促进民族地区人与社会发展的目标。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共生理论 民族教育 民族文化传承 传统与现代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研究”(项目编号:12YJA880008)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民族地区多种教育形态共生理论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SKB0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的传统教育形态也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这些传统教育形态曾有效地承担起了传承本民族文化、促进当地人与社会发展的重任。然而,当前却出现了忽略和无视各民族传统教育形态的状况,这造成了现实中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年兴;;民族共生理论(方法论)的构建——基于社会生物学的学术共鸣[J];东疆学刊;2009年04期

2 孙杰远;;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J];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3 吴晓蓉;;共生理论观照下的教育范式[J];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4 孙杰远;;文化共生视域下民族教育发展走向[J];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5 袁年兴;;共生理论:民族关系研究的新视角[J];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03期

6 曲亮,郝云宏;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统筹机理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年05期

7 孙杰远;;走向共生的民族文化发展与教育选择[J];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8 袁年兴;许宪隆;;民族共生理论:散杂居民族关系及目标范示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3 王鹤岩;张志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同一性与文化多样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文余源;段娟;;城乡互动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5 罗湖平;朱有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共生机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6 朱春龙;;从文化形态史观探析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原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董红刚;张琴;方新普;;论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5期

8 张婧;;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唐晓琳;董岩;;拉丁语: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共同体[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郭明志;;汉火百炼金源金,周制一用中华中——金源文化考论[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华宁;芮锦伟;;三级综合医院的中医文化建设[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张永缜;;人类面向未来的路向选择:共生时代[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安玲;;从传统京剧的衰微看艺术形态的边缘化[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5 霍子文;郭义军;;新时期里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道路——运动训练文化[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陈巍巍;;闽台民间信仰中神圣性的构建——以保生大帝信仰为例[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7 陈倩;王敦辉;;全球化视阈下的闽商文化自觉[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状振;;中国电视经营管理工作三十年机制流变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格·孟和;;对草原生态文化的哲学思考[A];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吴团英;;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晓;企业产品服务系统价值流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龙海;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森豪利;基于马斯洛理论的日本旅游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长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弱势群体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刘俊玲;文明传播视野下的汉代河西开发[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喻杰;生态工业园内产业链和企业共生关系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8 施志杨;政治笼罩下的宗教纷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慧君;论晚唐背景下的许浑咏史怀古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余江玲;中西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年兴;;共生哲学的基本理念[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 张诗亚;;共生教育论: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新思路[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1期

3 陈时见,朱利霞;一元与多元:论课程的两难文化选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刘家强,唐代盛,蒋华;城乡一体化战略模式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5 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6 鲁洁;;生活·道德·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7 孙杰远;;教育的文化范式及其选择[J];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8 孙杰远;;文化共生视域下民族教育发展走向[J];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9 张永缜;;共生理念的哲学维度考察[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米云光;试论正确处理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教育的关系[J];民族工作;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希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傅华;[N];光明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863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863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b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